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作业环保工艺现状在胜利油田分析及改进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4: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已投入开发68个油气田,有油井20071口,目前原油生产能力2644.8万吨。现有气井353口,建成天然气配套生产能力1.56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342.38亿立方米。有注水井9160口,目前日注水60.66万立方米。由于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高达90%,加之地层胶结疏松,油层出沙严重,油水井作业维修任务繁重,目前年均作业工作量在15300口左右。在作业工作过程中,普遍采取液体循环施工(压井、洗井、冲抄、磨铣、套铣等),其中含油、沙污水量比较大,以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状态,在全油田作业系统积极推广应用HSE科学管理体系,深入开展清洁文明生产,促进了作业环保质量的提高。


    油水井污染原因分析


    1 井喷产生的污染

    1.1 油水井生产过程中造成井喷的原因有:

    (1)由于井口采油树质量问题,或生产过程中油水携带的地层沙冲刷磨损等原因,致使井口、闸门发生刺漏,从而造成井喷。

    (2)抽油井密封器失效或抽油杆断脱落入井底造成井喷。

    (3)人为的井口破坏造成井喷。

    1.2 油水井作业过程中造成井喷的原因有:

    (1)选择的压井液密度低或失效,使压井后井筒液柱压力低于油层压力。

    (2)压井液被气浸,使进入井筒的压井液密度降低。

    (3)若地层压力较高,即使选择了合适密度的压井液,在起管柱过程中如未及时补充压井液,也会使井筒液柱不断降低,造成井喷。

    (4)对于多油层开发井,在各层压力系数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压井后有的油层会发生漏失,当漏失量较多时,井筒液柱降低,高压层内液体外吐,此种情况也会造成井喷。

    (5)井内有较大直径的工具,当上提管柱时,产生抽汲现象,如封割器的胶皮处于膨胀状态,产生的抽汲现象会将压井液带出并在井筒内形成负压,从而造成井喷。

    2 液体循环作业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在作业施工过程中,由于油层压力高,油稠、地层出沙等原因,常常需要进行压井、洗井、冲沙作业,以及在注灰、钻塞、磨铣、套铣添沙、绕丝冲填等施工和水井放溢流时返出液排向地面上油池,造成地面污染。

    3 井内工具、管柱起出时产生污染

    井内工具、器材、抽油杆、油管等在起出井筒后,由于其表面和中心管内残存油水等附着物,会给作业现场带来污染。


    多年来,胜利油田一直把保护环境、防止作业污染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特别是近两年来,大力开展HSE的推广应用,环保工作卓有成效。

    1 推广应用HSE管理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对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应用HSE管理体系,结合油田的实际,各采油厂先后制订了《井下作业环境保护规定》、《加强采油厂作业施工环境保护》、《采油厂井喷失控应急预案》、《住宅区内油、水井小修(大修)作业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总结并推行了“十大无污染作业法”,建立并完善了作业井场环保交接制度,使之成为作业施工的一个重要内容,使作业环保工作有章可循。各采油厂还加强了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作业井场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做到严格管理执法,奖罚分明,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采油厂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2 依靠科技,提高作业环境保护工艺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环保科技应用亦日趋完善,在作业工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配套完善作业环保工艺装备,使作业环境保护工艺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2.1 防喷工艺

    (1)配套了作业抢喷车和HK-3型油气井失控井喷抢装井口装置,能够保证一旦有险情,立即开动,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2)基层作业队全部配备了高压防喷器,以防作业施工特别是射孔过程中井喷的发生。该类防喷器具备高耐压性能,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3)提高了各采油厂配液站的综合配液能力,能够配制密度1.1—1.4g/cm3范围内的系列压井液,基本满足了作业的需要;同时,适应保护油气层的需要,大力推广应用了无固相高密度压井液。

    2.2 压井、洗井工艺

    (1)所有压井液要求全部进干线。在油水井作业时先不拆井口,用水泥车把压井液从油套环空注入,在井筒内经油管返出后进入生产干线。假若地层能量大于压井液能量时,用高压软管线将井口与干线相连接,进行重复压井,使井内的液体都进入干线,污染物不外排。

    (2)油水井冲沙使用循环冲沙池。油水井作业需要采取冲沙时使用循环冲沙池,冲沙液可以循环重复利用,把井内冲出的油、沙沉淀在冲沙池内,施工完毕后把污油、水打入干线,剩余油沙回头处理。

    2.3 起下管柱工艺

    (1)起下抽油杆使用抽油杆自封。利用橡胶制成的自封封井器,可把抽油杆上提时杆体带出的原油刮下井留在井下,下抽油杆时可防备抽油杆上的污物进入井内。

    (2)起下油管使用油管自封封井器。利用油管封井器的胶皮芯子,起管时将油管外表粘附的原油刮在井下,下油管陧防止油管外的污物进入油水井,做到既减少污染环境,又保护了地层。

    2.4 完井管柱工艺

    油井管柱安装卸泄油器。泄油器是井内油管与套管之间的通道开关,作业上提油管时,泄油器打开将油管内的液体泄入井内。根据井内管柱结构的不同,开发应用了销钉式泄油器、撞滑式泄油器、油管锚式泄油器等多样化类型的泄油器,满足了生产要求。

    2.5 大修工艺

    油水井大修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中需要使用方钻杆,给井口密封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开发研制出旋转自封封井器,较好地解决了大修作业液体循环施工(压井、洗井、冲沙、磨铣、套铣等)过程中不能使用铁池子循环的问题,实现了返出液体不落地。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石化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从采油厂作业大队、作业小队到作业班组全都建立建全了HSE管理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作业施工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深入开展清洁文明生产,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为此,积极开展作业工艺的攻关改进,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杜绝环境污染。主要进行的是对冲沙工艺的改进。

    冲沙工艺改进的总体思路是改进冲沙方式,取消水龙带,实现冲沙作业连续施工;返出的冲沙液经油、水、沙分离后循环使用,达到高效、安全、环保的目的,对冲沙液重复使用,还能节约用水量和车辆费用。冲沙工艺的改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科技攻关。

    (1)连续冲沙工艺的研究

    目前的冲沙作业施工时,水泥车泵入的冲沙液经高压水龙带连接进入冲沙管柱,当加深冲沙管柱倒单根油管时,容易发生油水落地的问题,造成井场污染;同时,倒单根油管时需要水泥车停泵,增大了冲沙作业施工过程中的沙卡油管的机率和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上术问题,我们经过科研攻关,对传统的冲沙工艺进行了改进,开发研制出TLC型连续冲沙工艺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冲沙作业施工过程中,泵车提供的高压冲沙液体首先经过套管侧接头进入由井口自封器、内套管总成、油管组成的密闭环形空间,再经内套侧孔进入内套和中心管构成的环形空间,推动滑环向上移动,打开内套侧孔与短节的通道,冲沙液体由中心管侧孔进入油管内腔。进行冲沙作业。当需要连接油管时,泵车仍继续工作,随着冲沙作业的进行,油管连续下移,当下接头脱离内套管后从上部油管来的冲沙液体推动滑环向下移动,关闭该环形空间与内套侧孔的通道,冲沙液体由中心管侧孔进入油管内腔,返出液则沿油、套环形空间上生至内套与油层套管环形空间,最后经过套管闸门返出,从而完成连续冲沙过程。加深冲沙管柱时,与正常下油管一样,整个冲沙过程不停泵连续进行。该工艺的优点是:①施工操作方便,整个冲沙过程与平常起下油管一样,井口无油水外溢,有利于保护环境;②作业施工安全性增高,施工时不用使用水龙带,不存在水龙带落地的现象;③作业事故发生率减少,施工过程由于是不停泵连续进行,可以较好地避免冲沙施工过程中的沉沙卡管事故的发生。现在,该工艺已经在油田推广应用,并取得实效。

    (2)油、水、沙分离工艺研究

    冲沙井施工过程中,由于冲沙液返出后携带油沙,不便直接打入生产干线,应用铁池子进行施工时,返出液中的沙子靠自由沉降,在循环使用时,必然有部分未分离的油沙进入井筒,大部分油沙残存在铁池子内,影响了作业质量,污染环境。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出油、水、沙旋流分离装置,较好地解决油、水、沙分离的问题。该装置主要由缓冲罐、旋流除沙器、集沙罐、储水罐、储油罐等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在洗井过程中,从油(水)井返出的油、水、沙混合液,利用洗井液上返自身的压力能量,首先进入旋流除沙器,使液体形成旋流,产<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