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HSE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第二阶段审核/审核内容与审核方法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4: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29
安全评价推荐
    审核内容与审核方法

    在首次会议结束之后,就进入到实际现场审核阶段。本节将讨论现场审核的主要内容,收集审核证据的方式以及审核计划和审核活动的控制等问题。

    一、审核内容

    第二阶段审核的目的是:

    1.判断受审核方是否实施了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并遵守了相应的程序;

    2.判断受审核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的所有要求,并能够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审核目的,环境管理体系的现场审核,必须对受审核方实施ISO14001中的十七个要素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包括:环境方针是否已得到贯彻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是否正在按规定的计划进行;重要的管理程序和运行程序是否已被严格遵守或执行;体系中规定的日常监控和监测内容是否已执行;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是否已按规定实施。

    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审核,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具体内容在本教程的第七章中专门论述。

    由于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各有关部门,因此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范围应覆盖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各有关部门。例如在一个生产型企业中所涉及到的部门要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制造、采购供应、销售服务、设备动力、基本建设、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以及行政、运输、后勤等部门。

    落实各级机构的职责是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现场审核中要根据体系文件的规定,审核各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职责落实情况。包括:方针和贯彻、目标指标的完成、人员的培训、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等等。各级负责人应能掌握上述有关的主要情况。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对最高管理者和环境管理代表的审核。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和其环境管理代表在环境管理体系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他们确定了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组织机构和职责,是体系总的策划者和领导者。因此对最高管理者和其环境管理代表的审核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要覆盖各重要活动的现场,包括:生产现场、动力设施现场、环境保护设施现场和其他重要环境因素的作业点。在这些现场应审核运行控制和其他管理程序是否得到实施,关键设施的运行是否正常,人员的意识与能力是否符合体系文件的要求等。此外还应通过现场审核,检查现场环境因素的识别是否充分,是否有重要的环境因素被遗漏。

    二、收集审核证据

    1.审核方式

    管理体系的审核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以部门为主线的审核方式(或称按部门审核);另一种是以要素为主线的审核方式(或称按要素审核);此外,还有以环境因素为主线的审核方式。

    (1)按部门审核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以部门为主线进行审核。对于生产型企业,总体上有两种类型的部门。一种是职能部门,这种部门不仅有管理自身业务的任务而且承担了环境管理体系中某一要素的管理责任。例如:工厂的技术部往往承担着体系文件控制的管理责任;培训中心往往承担着体系中培训要素的管理责任;而动力部会承担着与节约能源有关的目标指标的管理责任。对这些部门的审核首先要把重点放在这些要素的管理职责上。第二种部门是实施部门,例如生产车间。这些部门在体系中的主要职责是按照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实施运行。不论是哪一种部门,在审核中都要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对涉及到该部门的有关主要要素进行审核。

    按部门审核方式的优点是审核效率高,对受审核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小。但缺点是审核内容比较分散,要素的覆盖可能不够全面。因此审核员要事先作好准备,特别要针对相应部门编写好详细的现场检查表。

    (2)按要素审核的方式

    按要素审核是以要素为主线进行审核。例如,审核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可以按目标、指标所列项目分别到所涉及的部门审核其实施情况;要审核培训这一程序时,也要到每一部门去查培训计划、培训记录等内容。

    这种审核方式的优点是目标集中,容易判断实施的状况与标准或程序文件规定的符合性。但缺点是审核效率低,对受审核方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大,审核一个要素往往要涉及到许多部门,因而每个部门要重复接受多次审核才能完成受审任务。

    对比上述两种审核方式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审核效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常采用按部门审核的方式,当然某种审核方式的选取不是绝对的,当为了追踪某一要素的实施情况时(例如: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也常采用按要素审核的方式;在对同一个部门审核中,也常以要素为主线审核各下属单位的实施情况。

    (3)以环境因素为主线的审核方式

    这种审核方法以某些重要环境因素作为审核线索,贯穿全部体系要素,通过审核环境因素的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及其运行状况以及监控状况及结果,将环境管理体系的各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最终综合审核发现作出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

    使用这种审核方法通常又可按正向审核和逆向审核两种思路进行,以下举例说明:

    正向审核首先选定某一重要环境因素并确定其环境影响,审核时可检查:

    ①该重要环境因素是否已被识别评价出来?是如何被识别和评价的?

    ②对此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方案、方法有无管理目标、指标?

    ③此项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落实?相关人员是否接受了培训?

    ④与此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是否文件化?并下发到相关岗位?运行记录情况?

    ⑤是否对此重要环境因素实施了监测?监测结果如何?

    ⑥内审对此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结果如何?有无相关不符合项?如何纠正?纠正的结果?

    ⑦管理评审对相关问题的评论及结论?

    最终综合上述问题的审核发现,对体系作出总体评价。

    逆向审核与上述思路相反,可先检查选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监测结果,根据发现的问题向上追踪到各要素,最后作出综合评价。

    2.审核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方法有三种,即:

    ①提问与交谈;

    ②查阅文件和记录;

    ③现场观察。

    (1)提问与交谈

    提问与交谈是现场审核中用得最普遍的方法。与最高管理者、环境管理代表及各级部门的领导的交谈,可以确认他们对各自职责的了解程度,对体系实施情况掌握的程度;与现场员工的交谈可以判断他们对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的了解程度和执行情况,从而判断其体系的实施情况。这里要注意:有时对于交谈所得到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数据的一些信息,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支持信息予以核实。例如通过查阅记录、现场观察来核实交谈所得到的信息,以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2)查阅文件和记录

    查阅文件和记录是现场审核中必须采用的方法。在审核中要查阅的记录有: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记录、法律法规的获取与识别记录,培训记录、信息交流记录,文件控制记录,各运行控制程序所要求的各种记录,日常监测、监控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记录,内审记录以及内审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等。

    由于组织的同一类记录往往很多,不可能一一核查。审核员要关于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核。

    (3)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例如,对文件上规定的有害废物与可回收利用废物要分类存放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已执行,可通过在各部门现场予以观察。又如:文件规定了易燃、易爆化学品要实行单独、封闭式存放,在实际生产中是否已做到,也可通过现场观察来审核。做好现场观察需要审核员事先熟悉文件对该现场的各项主要要求。

    另外,现场观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判断有没有重要的环境因素被遗漏。要做好这一点,审核员就必须掌握有关的环境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3.审核技巧

    一个审核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特别是在现场审核中更需要综合反映出这些个人素质。例如:审核员应该具有相当好的表达能力,以使自己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问题或观点;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能与各受审核人员沟通;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能够随时抓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追踪;具有根据客观证据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以理解并判断哪些是管理上的重点,哪些是次要问题等等。下面给出在现场审核中审核员应掌握的一些审核技巧。

    (1)要掌握提问的技巧。

    审核员按审核检查表提问时,不能只是生硬、死板地提问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