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环境审核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3:5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环境审核自70年代兴起,到80年代末已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工商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环境审核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以系统化、文件化的程序和客观的评价方法,对特定的环境事项如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保护设施与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等定期地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领域,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

    一、环境审核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审核对象与目的,环境审核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依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其它审核准则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活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对组织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环境标志审核

    环境标志审核指对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评价的活动,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将成为环境标志审核的主要支撑工具。

    3.清洁生产审核

    又叫清洁生产审计,指对正在运行的和计划的企业生产过程等实行的分析和评估活动,旨在帮助企业发现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减少污染。

    4.环境行为符合性审核

    环境行为符合性审核是对照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评价组织环境行为符合性的活动。

    环境行为符合性审核的结果可为组织制定和实施环境改进计划提供依据。

    5.应负责任审核

    应负责任审核主要指对组织的环境责任进行的评审,其目的在于确定污染的最终责任者,可为银行业、保险业提供环境污染与风险的依据,确定在交易等活动中的环境风险和责任。

    这种审核在国外正被许多工商业集团和金融机构所关注,一般在进行商业决策前进行。

    二、环境审核的主要特点

    各类环境审核虽然在审核对象、内容与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环境审核是一种管理手段

    环境审核可以帮助组织发现主题事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改进的途径,可以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检查与评价手段。

    2.环境审核以保护环境为最终目的

    无论各类环境审核的内容、目的和方法有何差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环境审核是一个系统化、文件化的评价过程

    环境审核是按照系统化、文件化的程序,控制审核过程的规范化活动,是依据规范化的审核准则进行的,审核的过程也被以文件化的方式予以记录。

    4.环境审核均有规范化的审核准则

    任何类型的环境审核均有规范化的准则作为审核的依据。环境审核的可验性要求审核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

    5.环境审核具有客观性

    环境审核具有鲜明的客观性、公正性,是一个充分收集证据并以充分的证据为基础进行评价判断的过程,因此,不能以主观臆断作为审核的结论。

    三、实施环境审核的基本条件与通用原则

    1.实施环境审核的基本条件

    (1)在实施环境审核前,应明确界定主题事项(如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等)及其责任方并形成文件。

    (2)审核组长在与委托方磋商后,认为已具备下述条件才能实施审核:

    ①关于审核主题事项的充足适用的信息资料;

    ②开展审核活动所需的充足资料;

    ③能取得受审核方的充分合作。

    2.实施环境审核的通用原则

    (1)审核的目的与范围

    审核目的一般以委托方的规定为基础。

    审核范围规定了审核的深度和广度,一般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目的的要求与委托方商定。审核范围要满足审核目的,对于第三方认证审核,审核范围的确定还必须与认证制度的有关要求相一致。

    审核前应将审核目的与范围通报受审核方。

    (2)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

    客观性、公正性是环境审核的最基本原则。为确保审核过程、审核发现与审核结论的客观性,审核组成员应与被审核的活动无关。他们在审核全过程中,应当保持客观,不存偏见和主观臆断,无利益冲突。

    审核组成员应具备从事审核工作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审核员的职业守则

    审核员在从事环境审核的过程中,应认真、勤勉、娴熟、明晰。

    审核组与委托方之间应做到保守机密和充分信赖。没有委托方或受审核方的许可,审核组成员不得将审核中得到的有关受审核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有关经营管理及技术信息或文件,有关审核信息或文件以及最终审核报告,泄漏给任何第三方,法律上有要求者除外。

    审核员应遵循相应的质量保证程序。

    (4)系统化的审核程序

    进行环境审核,一般应遵循ISO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一通用原则》以及针对相应类型环境审核制定的指南。对于第三方认证审核而言,审核程序应遵循认可制度的要求。

    为了提高一致性和可靠性,进行环境审核应遵循一套文件化的、规范化的方法与系统化的程序。

    (5)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

    环境审核的首要步骤是确定审核准则。审核准则应由审核组长与委托方共同认可,然后提交受审核方。

    审核时应收集、分析、说明并记录所需信息,为审核和评价过程提供审核证据,以判定是否符合审核准则。

    审核证据的质量与数量应达到相应的水平,即由称职的审核员参照同一审核准则,独立地对同样的审核证据进行评价,能得到相似的审核发现。

    (6)审核发现与审核结论的可靠性

    审核过程的设计,应使审核发现与审核结论的可靠性达到委托方和审核员所期望的可信程度。

    由于环境审核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收集的审核证据只能是现有信息的一部分样本。因此,所有环境审核都存在不确定因素,环境审核结果的所有使用者应注意这种不确定性。

    环境审核员应考虑到在审核过程中所收集的审核证据的局限性,认识到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的不确定性,并在计划和实施审核时考虑这些因素。

    环境审核员应获取充足的审核证据既要考虑重要的审核发现,又要考虑次要的审核发现的总数,因为二者都可能对审核结论产生影响。

    (7)审核报告

    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以及审核的有关信息,最终应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送委托方,一般也应将报告的副本送受审核方。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应由委托方决定。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