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72万吨乙烯装置(齐鲁烯烃厂)改造的HSE管理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6:5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齐鲁72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是国家重点技改项目,也是中石化“十五”重点工程,2003年2月动工建设,2004年10月装置完成改造后一次开车成功。齐鲁72万吨乙烯装置改造首次实施了“二改一”方案,即由两年两次停车改造为一次停车改造,相比较国内先期进行的乙烯装置改造,齐鲁乙烯改造是生产和施工深度和交叉时间最长,停工检修改造施工时间最集中、施工难度最大、建设周期最短的一项工程。

    在改造项目建设中,齐鲁烯烃厂大力推进HSE管理,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HSE管理方法,取得了优异的HSE业绩。现将一些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改造项目HSE组织机构

    为了对改造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烯烃厂成立了9个专业组,HSE管理组是其中之一。烯烃厂HSE管理委员会是改造项目HSE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9个专业组均受其直接领导,安全环保部(兼HSE管理组领导成员)行使改造项目的HSE管理职能,各专业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相关的HSE工作。

    我们特别制定了《烯烃厂72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HSE管理指南》,对承包商管理、风险评估、现场监护、现场标识、检查监督和预防纠正等规定了详细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另外,还提供了一套专门与之配套的记录表格,同时引用烯烃厂HSE体系制定24个管理程序和36项管理标准及规定作为支持,以此构成了改造项目建设的HSE行为准则,也成为HSE监督管理的执法标准和依据。

    2 承包商的管理

    2.1 承包商的选择

    我们认真执行集团公司《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和公司《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规定》以有《烯烃厂72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HSE管理指南》,严格审查承包商的安全资质,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坚决予以否决。我厂与中标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在合同书中明确对承包商的HSE管理要求,由综合管理部予以审核。

    2.2 承包商的HSE教育

    承包商在进入现场施工作业前必须先接受安全环保部的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入厂须知、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施工环境的主要危险因素、安全注意事项及施工安全要求等,通过培训,使承包商基本熟悉我厂HSE管理模式。承包商凭安环部出具的《承包商HSE教育证明》到保卫办理临时入证,方可允许入厂。

    承包商进入施工现场,首先要接受施工区域主管单位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对象和地点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施工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易发生泄漏、跑冒、着火、爆炸、中毒的部位及防范措施;生产装置消防报警设施和防护、救护设施的摆放及使用方法;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等。

    2.3 对承包商的监督检查

    承包商如果出现3次以上一般性违章、施工现场无人管理、对违章行为整改不及时或消极拖延,我们将下发《改扩建现场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停工半天学习,队伍整顿考核后再上岗。

    对因严重违章造成未隧事故、存在严重施工安全隐患的承包商,除对其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外,立即停工整顿,由安环部、项目部和承建单位安全部门联合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只有做到纠正措施到位,认识深刻,态度端正并写出书面整改材料后,才允许其重新施工。

    3 风险评价、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

    乙烯改造全面展开后,生产和施工深度交叉,危险危害因素显著增多,我们逐步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贯穿改扩建工程的始终,牢固树立起预防为主的理念。

    3.1 改造施工的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

    在生产装置内进行设备、动火、高处作业、吊装、破土作业、用电等危险性作业时,基层单位主管领导组织技术员、设备员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使用危害与可操作性分析(HV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方法评价出重大危害因素15项,均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同时形成清单并向承包商交底。对一些拟新建项目,例如裂解分离新建火炬MS管线、芳烃装置新加溶剂在线再生设施、苯酐新建残渣回收装置等,做了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承包商根据交底,制定作业方案,其内容包括:风险分析、事故预测;针对危害的控制要求及风险削减措施;紧急情况或事故情况下的应急措施。作业方案要经过安全管理组、施工区域主管单位和承包商联审通过方可实施。

    一般性作业由承包商自己做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价,在作业方案中予以体现,其内容包括危害因素分析、事故预测和针对危害的控制措施。

    3.2 隐患治理

    通过厂、部门、车间和班组4个层次,加强了对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监控,排查出干燥器进料洗涤塔引压线、冷箱氢气线等多处重大隐患并立即整改。对评价出的个别属重大危害但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设备隐患,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控制措施,并在停工后完成了裂解和芳烃车间6台拱顶罐改内浮顶罐的隐患治理项目,消除了裂解气压缩机轴振动值大、裂解炉炉墙倾斜等一系列长期制约生产的颈瓶和存在重大危害的设备安全隐患。

    3.3 事故预防

    针对改造工程的各个阶段特点,分别制订了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事故预案、检修改造事故预案和停车事故预案,组织学习并进行反事故演练活动。由于这次改造扩能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为进一步明确开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工作,特别组织进行了一次开车事故预案的演练,全面提高了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应变能力,为安全稳定开车提供了保障。

    4 现场HSE管理

    4.1 作业票证管理

    组织成立现场HSE办公室,由安环部、项目所在车间、项目主管部门和承包商的安全管理人员每天现场联合办公,按规定程序办理和审批各类作业票证,共同指定,确认施工范围、作业对象、限制条件和请示事项,逐项落实安全措施,特别是有重大风险项目的控制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每天的有效施工时间,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4.2 HSE监护网络

    烯烃厂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重心下移,作为HSE总督察,深入一线开展工作。组建了以管理部门部长任组长,各专业组管理人员、车间分管领导、安全工程师和安全员组成的现场安全督察组。加之由车间操作人员、各部门富有生产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的现场监护队,形成“总督察、督察组和现场施工监护”三级HSE监护网络。各级监察人员层层负责,紧盯现场,把低标准、老毛病和习惯性违章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发现问题,每天记录,每周暴光一次,对于检查出的问题要在项目部主持召开的协调会上进行通报,责任单位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由HSE管理组检查纠正措施落实情况。

    4.3 现场监护

    以现场防护和监管为重点,烯烃厂选派160名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现场施工监护队,由于改造施工现场监护的重要性,规定监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通过考试,才能持证上岗。为了规范行为,统一标准,我们编制了《现场监护人员工作流程图》,监护人员必须遵照流程图的要求去做,填写好《监护任务单》的检查项目,认真履行监护职责,保证监护质量。在改造过程中,由监护人员发现并制止重大危险作业一百余次,避免了重大生产、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增加了现场的安全可靠度。

    承包商在装置内或重大危险源点作业,项目所在单位必须指派监护人。特别危险的作业,由基层单位和承包商施工队伍分别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护。改造期间共完成动火23000次,其中特级、一级动火19800余次,没有发生一起上报安全事故。

    4.4 施工区域的条件确认

    在项目施工之前,加强对动改装置所在区域的条件确认,例如在压缩区、冷区等危险性大的区域,利用气密瓶和测爆仪等工具,进行拉网式普查,对查出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对危险部位挂牌警示,直至具备施工条件时,方允许项目开工。在施工现场配备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和便携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报警仪,要求每个区域的施工人员在动火或作业前必须再次确认,落实好防范措施。

    4.5 安全防护措施

    在生产和改造深度交叉期间,我们监督落实施工单位按高标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危险区域生产和施工的安全系数。在两台新增10万吨裂解炉安装、汽油分馏塔和急冷塔组焊、丙烯精馏塔组焊、三元制冷压缩机安装、乙醇胺系统拆除的现场,按高标准搭设了防火墙、防火棚、安全通道等安全防护设施。特别在最危险的分离冷区管廊加固加高施工中,用铁皮、跳板、架杆和石棉布将冷区管廊作业区一段一段地封闭,对空中作业区下方的机泵、仪表等设备设施,全部都搭设防护棚,以防止空中坠落物造成伤害,影响生产安全。

    4.6 探伤作业管理

    现场的探伤作业量大、时间紧,职工反映和顾虑较大,我们通过协调理顺好关系,要求施工单位能用X射线探伤的,就不要用γ射线,坚决不允许未经批准进入现场探伤,探伤一定要在申请的区域和时间段进行;并布置了监测点,采用便携式放射性测量仪随时检测,做到万无一失。同时教育职工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探伤,解除职工顾虑,确保工程进度与人身安全。

   &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