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现场审核控制和审核组内部会议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3:3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一. 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
审核组长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项目的管理者,在限定的审核时间内,应掌握主动权,控制审核的过程与深度。
1. 控制评审员的工作。
审核组长在制定审核计划时,应根据评审员的业务特长安排其工作,要求评审员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保持客观公正性;随时与评审员交换意见、沟通信息、取得共识以达到审核目的。
2. 控制审核计划与审核进度。
要控制审核按计划进行,但在审核中发现有重大的可能导致不合格的线索,无论其是否属于检查表的样本,都应予以关注和调查;还要注意审核要覆盖标准规定的全部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控制审核气氛与审核纪律。
审核要在与受审核方友好合作平和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方不参与受审核方的任何冲突,并有权向受审核方领导或认证机构报告审核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障碍与问题。无论何时,都要礼貌耐心,不能居高临下、咄咄逼人。
4. 控制审核的客观性与结果的准确性。
审核组长与评审员要注意收集、分析与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关、并足以对其下结论的证据(含符合与不符合);并应注意可能需要进行广泛、深入审核的线索和迹象,包括受审核方人员是否得到和理解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和文件,及这些文件实现所规定目标的适合性(见ISO10011-1),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客观证据,把审核工作做到一定深度。
二. 开好审核组内部会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项高效、务实、十分紧张的工作,审核组长要控制开好审核组内部会。
1. 审核组内部会的时机:
——根据经验应于每天审核结束;
——全部现场审核工作结束;
——或审核中出现重大问题时。
2. 审核组内部会的目的:
——审核信息交流,要点讨论,统一认识;
——审核进度控制,人员调整,协调内外关系;
——确认审核中所发现的不符合项;
——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论;
——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确定审核结论。
3. 末次会议前的审核组内部会的内容:
1) 确定不符合项报告
在所有的审核工作完成后,审核组应评审所有的观察结果,以确定哪些项目作为不符事报告提出。
审核组长主持审查不符合报告时应注意:
——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是否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活动的实质问题?
——不符合项报告是否完整、可靠、描述清晰,包括了必要细节?
——不符合项所对应违反的规定要求是否被理解,便于受审核方采取纠正措施?
——审核组长应及时与受审核方管理层交流、征求意见。
——当不符合项的性质涉及于产品质量严重影响客户利益、或违反法律、法规要求或反映质量管理体系失效时,应及时向认证机构报告,取得支持。
2) 对不符合项集中分类、作分布图
当现场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确定后,审核组长应对审核结果进行集中、分类和分析,也可通过制作不符合项分布图的方法进行,以得出下列概况:
——发现多少严重不符合项;
——发现多少一般不符合项;
——每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有多少不符合项;
——每个受审核的职能部门有多少不符合项。
则得出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总体情况。有时,也可发现系统性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如:
——若同一体系要求的不符合项,分布在若干部门,则可能主要反映该体系要求的过程接口缺少职能部门间的相容或协调;
——若一个部门同时存在若干不同类型的不符合项,则可能反映出该职能部门对过程组织管理不力或失效;
——若一个部门同时存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不符合项,则可能反映该职能部门对归口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不力或失效。
即对不符合项集中、分类的分析,应根据其客观证据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或实物产品质量所影响的后果进行分析。
3) 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应考虑的要点
审核组内部会除了要对不符合项作集中分析外,根据经验,审核组长还应提醒评审员运用系统的观点对有关条款、各部门必须执行的共有要求的实施及整体的有效性予以评价,如:
——受审核方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的控制程度与有效性;
——受审核方管理者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控制程度与有效性;
——审核组所观察到受审核方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有关质量的基础知识;
——受审核方产品质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受审核方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与对持续改进的态度、知识与参与程度等;
——当发现审核目的不能达到时,审核组长应向认证机构与受审核方最高管理层代表报告原因。
三. 与受审核方沟通会
审核组长应就不符合项的确定、审核组对受审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的结论在末次会议前与受审核方最高管理层代表交换意见,解答澄清问题。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