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三烷基锡中毒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4:5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三烷基锡(tri-alkyl tin, R3SnX)是近2000种各价有机锡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类毒物。多为油状液体或固体。其气体比重为空气数倍,具有腐败的青草味和强烈刺激性。难溶于水。急性三烷基锡中毒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脑疝而猝死。其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一般较轻,也比较少见。
【致病原因】
1.在电缆、油漆、造纸、木材等工业生产中,用三烷基锡作防霉剂,以及三乙基氯化锡等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管道密闭不严,个人防护不周,其蒸气吸入或皮肤受污染吸收可致急性中毒。
2.在农业上用三烷基锡作杀霉菌剂和杀虫剂(如三丁基氟化锡、三苯基醋酸锡等),在配药、喷洒、拌料过程中,无安全规程和防护措施,大量吸入或手足裸浸后引起急性中毒。
3.生活中误服此类农药或食用经有机锡浸泡处理过的粮种所致急性中毒,偶有报道。
【急救处理】
1.立即脱离染毒环境,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注意保暖,做好各项记录。对疑似中毒的观察对象一般应观察5~7d。
2.皮肤污染处,尽早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局部涂以地塞米松或肤轻松软膏,并口服维生素C及抗过敏药物。眼部污染者,立即以清水冲洗,并用可的松和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3.积极防治脑水肿,此为抢救重点。可先给予高渗葡萄糖液、血清白蛋白、地塞米松、能量合剂等。有条件时,可尽早行高压氧舱治疗或光量子血液充氧治疗,以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在脑水肿症状出现时,应立即使用甘露醇或山梨醇等脱水剂及速尿,利尿酸钠等利尿剂,亦有利于排毒。
4.应用三磷酸腺苷20 mg肌肉注射,每日2~3次,同时可用葡萄糖及胰岛素(按每2~4g葡萄糖加正规胰岛素1u)静脉注射,以增加糖的氧化,产生“内生性”三磷酸腺苷。
5.可试用L-半胱氨酸100~400 mg,肌肉注射,每日2次。
6.给大量维生素B、维生素C、路丁及肝泰乐等保肝药物。
【预防】
1.积极进行工艺改革,尽量减少毒物接触。使用及生产三烷基锡的过程应保持密闭化、管道化,车间应安置有效的大型吸风排气设备。对车间排出的废气也应经过处理。
2.生产车间的地面要求磨光,墙壁、桌椅用具等应油漆光滑。工作后,可用5%漂白粉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及时清洗,以免混凝土、木材、棉织品等多孔物质对三烷基锡的吸附。
3.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袖套、手套、围裙等应采用人造纤维或塑料膜类材料,不宜用棉织品,也不宜使用有机锡易透过的橡胶制品。禁止在工作室内抽烟、进食,以防毒物经口侵入。
4.农业生产中,除注意选择毒性较低的农药来代替外,还应对施药员进行培训。制定和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毒物保管。喷洒过三苯基醋酸锡的庄稼,至少需在56d后才可收割。对已用三烷基锡浸过的粮种,应与未浸过的粮食严格分开保管,对多余的浸种应及时妥善处理。
5.对三烷基锡作业人员应做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对有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疾患,慢性肝、肾疾患、慢性皮肤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均不宜从事有机锡工作。
【预后及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轻型病例,经积极治疗,多能在2周左右逐渐康复,亦无后遗症。然因潜伏期较长,故早期诊断常有一定困难。少数患者症状、体征并不严重,极易被忽略。重度中毒者,病情变化迅速且凶险,病死率较高,获救者病程也较长,愈后可留有脑神经损害等后遗症。
“观察对象”经严密观察、治疗,愈后仍可恢复原工作。轻度中毒者,治愈后虽可从事正常工作,但应调离有机锡作业。对中、重度中毒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酌情安排工作,但不宜再从事有毒作业。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