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04年医用诊断X线放射卫生防护状况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7: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佳术斯市共有医用诊断X射线应用单位38家,X射线机50台,CT机7台。自从l985年放射卫生防护工作重点从核爆监测转移到放射防护日常监督工作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市放射卫生防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加之我市被卫生部列为全围14家贯彻《放射防护条例》试点城市之一,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现场监测的方法,对57台不同型号、不同年代的X射线机及CT机进行了防护调查。由于这些X射线机具有品种、型号多样,新旧差别较大等特点.因此,通过此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对类似我市的一些中小城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也集中反映了佳木斯市医用诊断X射线卫生防护水平。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医用X射线透视机的基本状况和防护设施
2.1.1 医用X射线透视机容量 我市医用X射线透视机是以200~300 mA、80年代生产的X线机为主,占总台数的72%;由于这一时期X线机厂家多、只注重诊断功能,所以X线机出厂时大多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因此此类X线机使用时尚需要进行防护改造。从防护设施看,我市的X射线机以普通型为主,占总数的60%,且普通近屏操作就占总数的58%,由此可见,我市的X射线机以中小容量普通型为主。铅房和隔室所占比例为30%。
2.1.2 普通近屏X射线机测试结果按照国家统一的测试方法对29台普通近屏X射线机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经过改造后的29台X射线机,已基本达到了围家标准要求,只有l台F30-ⅡD型X射线机剂量超标,最高点为24mR/h,经检查为荧光屏铅玻璃老化、限线板脱落和管球位置偏移造成(后经改造后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另将15台有铅房、隔室防护及带影像增强装置的X射线机按操作人员位置、观察窗、隔室门、机房门、机房窗5个位置.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其空气照射量率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各点剂量均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最高点为l.2mR/h。由此可见,普通X射线机通过一定的防护改造(限集、屏等)基本上能够达到防护标准的要求,而铅房、隔室防护及带影像增强装置的X射线机则能进一步降低射线量,使放射工作人员不受或少受到射线的照射,从而达到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必将逐步取代近屏透视。
2.2 医用X射线摄影机 我们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38台摄影X射线机和7台CT机进行了防护调查,监测点采用了操作人员位置,观察窗、机房门、机房窗和四周等位置进行了监测(以上均为隔室操作),结果发现各点空气照射量率均为本底水平(本底为2l.0μR/h),由此可见,我市X射线摄影工作者及其外环境是安全的。
2.3 X射线机管球漏射线量的防护调查 本次调查了不同型号的28台X射线机的管球防护状况,结果表明,28台X射线机管球射线量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100 mR/h),最大值为32 mR/h,由此可见X射线机管球防护效果是比较好的。
3 小结
通过对我市50台X射线机和7台CT机的调查,表明我市放射卫生防护工作重点仍应以经常性卫生监督为主。这就要求首先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扩工作的认识,避免机器带病工作,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其次是在日常对X射线机监测的同时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从而间接掌握X射线机的防护状况。对旧X射线机的改造则应在“很、集、屏”改造的同时,逐步加大隔室操作的比例,使放射防护工作达到最优化,从而进一步降低放射工作人员所受剂量。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