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例电烧伤患者临床治疗体会与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4: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0~2004年收治电烧伤215例,烧伤面积1~55%(TB-SA)Ⅲ,男176例,女39例,男女之比约4.5∶1,1~16岁占45例,16~60岁占162例,60岁以上占8例,致伤电压在220V~100kV,伤后入院时间30min至半月,合并脊柱损伤2例,肋骨骨折及开放性血气胸3例,内脏损伤1例,住院时间约4天至6个月,治疗期间截肢42例次。215例中死亡18例,死亡率8%,因各种原因拒绝治疗而出院者22例,转上级医院治疗18例,其余均治愈出院。
2 结果
2.1 电击伤患者与年龄段、性别关系 见表1 。
2.2 电烧伤早期并发症(0~2周) 见表2。
2.3 高压电烧伤在躯体各部位分布情况 见表3 。
表1 电击伤患者基本情况

表2 电击伤早期病发症

表3 高压电烧伤在躯干各部位分布情况

3 分析与体会
3.1 3个年龄段受伤者所占比例说明,受伤者与其年龄、性别对电危险性的认知程度及所从事的工种有密切关系。
3.2 电流对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的损害,常常发生在电烧伤中,发生率约占36.2%,也是早期死亡原因之一。表现为CKMB、肌钙蛋白在血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心电显示心动过速或过缓,ST段和T波倒置改变,可见心肌缺血图型,传导异常和急性梗死图型,也可发生心律紊乱。因此,对严重电烧伤病人早期常ICU监护48~72小时,发现问题,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3.3 电流引起深层组织的大片坏死,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循环后,可导致肾小管填塞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常在补充足够血容量得以复苏的同时,采用溶质性利尿剂(如甘露醇)利尿以冲洗肾小管,基本保证尿量在2(X)~300ml/h,碳酸氢纳碱化尿液等综合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肌红蛋白尿保持存在,常常提示有大面积肌肉坏死的存在,要立即对烧伤肢体等病灶进行手术探查清除坏死组织或采用截肢术。
3.4 高压电烧伤常致深部组织坏死,体液大量渗出,造成骨筋膜下水肿,血运障碍,压力逐渐增高而形成骨筋膜室综合症或电烧伤环形焦痂形成阻断四肢血供,均应及早切开减张减压,以避免组织再操作。
3.5 高压电击伤的治疗工作常在病情稳定后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多采用难度较高的邻位皮瓣转位术、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转位覆盖创面,加自体皮移植,皮管成形转位进行修复,治疗周期长,手术次数多,甚至为保命而行截肢手术,治愈后伤残程度高,尤其四肢治愈后功能严重受限,甚至生活无法处理。对社会和家庭、患者的损失巨大。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