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藤干粉吸入剂治疗矽肺作用的研究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4:0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矽肺(尘肺)是由于吸人游离的二氧化硅SiO2粉尘所致的一种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职业危害中最严重的常见职业病,发病率很高。
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矽肺病已成为个社会问题。它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一生的痛苦,而且给家庭、企业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矽肺患者生命质量较差。影响矽肺患者生命质量主要是机体的健康状况。而且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应用的克矽平、磷酸哌喹、磷酸羟基哌喹等口服固体制剂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副作用和停药后可能发生的反跳现象限制了其应用。近来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干粉吸入剂)的发明具有较好的肺部疾患的治疗作用。
千金藤素具有促进网状内皮系统_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临床用以预防与治疗矽肺,并具有消炎、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在千金藤素对实验性矽肺治疗研究中发现,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和X线胸片所示治疗组好转病例显高于对照组相一致,这说明药物对矽肺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我们研制的千金藤干粉吸入剂是将药物制成一定范围的微颗粒,与辅料混合后,经特殊的给药装置使药物以粉雾状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使药物沉积在肺部的百分数比普通制剂要多得多。将活性药物的微粉粒子与赋形剂载体大粒子混合。制备流动好和易分装的粉末,在施加适当剪切力时(吸气气流)药物即分离成为合格的可吸入粉末,系统中所用的载体大粒子,通常直径为30~100μm,大部分沉降在口、咽部,只有少量到达肺部。
在吸入给药的口腔、咽喉及上呼吸道部位,由于气流速度相对较慢,载有药物微粉的载体粉末,可以逐渐深入。当到达某一临界点后,由于呼吸道变窄,使相同气体体积的气体流速加快,药物微粉与载体分离,药物微粉继续前行,到达有效治疗部位。
我们研制的载体型粉雾剂主要由粒径50~lμm的载体与药物微粉混合而成,小剂量药物微粉通过吸附于载体表面而提高其流动性,并减少在口腔、咽喉及上呼吸道中的沉降,使药物更多地到达肺部,产生药效。为此,我们利用喷雾干燥技术,研究了载体型微粉颗粒。干粉吸入剂是将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储库形式,采用特殊的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的制剂。
同一种药物的相同剂量,采用吸入治疗比口服或全身用药效果好,副作用低,肺部给药具有吸收表面积大、吸收部位血流丰富、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酶活性较低、上皮屏障较薄及膜通透性高等优点,人肺泡的总表面积大于100 m2,肺泡表面至毛细血管间的距离仅约1μm,是药物吸收的良好场所。巨大的吸收面积、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极小的转运距离,决定了肺部给药的迅速吸收,而且吸收后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呼吸道的纤毛运动可使停留在该部位的异物在几小时内被排除,不被纤毛运动清除的粒子可被肺泡内的巨噬细胞通过巨噬作用有效转移。肺部表面活性剂主要参与对吸入粒子的清除,这些清除作用对药物的肺部吸收有影响。
干粉吸入粉雾剂的有效部位物的沉积量直接影响药物疗效,从而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有效部位药物沉积成为评价该制剂的重要指标。干粉组合物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干粉吸入粉雾剂有效部位沉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改善干粉吸入粉雾剂有效部位药物沉积,保证药物疗效并使这种药物输送方式得以广泛应用。
药物粒子大小是制备干粉吸入粉雾剂的关键。一般认为理想的药物粒径为0.1—5μm大于此范围的粒子不能进入细支气管内,而更小的粒子则随呼吸呼出。药物经微粉化后,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粉粒聚集成团,影响干粉吸入。因此,在干粉吸入粉雾剂中常加入较大粒径的载体物质,以改善干粉的流动性和可吸人性。载体物质要求无毒、惰性、能为人体接受的可溶性物质。在吸入气流的作用下,药物粒子从载体表面分离,分离的药物粒于在肺部沉积。因此,影响有效部位药物沉积的干粉组合物的物理性质主要依赖于粒子的气体动力学性质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粘附性。而药物从载体表面的分离是药物起作用的关键。干粉组合物中药物和载体之间的粘附性受到药物与载体的表面性质、药物与载体的混合比倒、各组分粒子大小等因素影响。
本研究通过选择适当的载体物质以及适当的药物与载体的混合比例和适当粒子大小的方法达到改善吸入干粉组合物物理性质,从而改善其有效部位药物沉积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治疗矽肺的效果。
矽肺患者是一弱势群体,其生命质量很低。因此我们研究“千金藤干粉吸入剂”以定向治疗矽肺患者肺部疾病。提高矽肺患者生命质量,减少矽肺患者的痛苦以保护他们的健康水平。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