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氟酸头面部灼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4: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氢氟酸头面部的灼伤是一种严重的化学灼伤,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救治6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2岁,单纯面部灼伤4例,头面部2例,合并双眼灼伤2例。灼伤面积在1%~3%,多为片状或散在的点线状,灼伤深度大部分为浅Ⅱ°~深Ⅱ°,头部散在点线状灼伤深度为Ⅲ°。来院低血钙发生病例2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接诊 首先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神志是否清楚,有无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表现,测血压,呼吸、心率,急查血钙、镁。检查头部是否有灼伤,必要时剪除头发。检查双眼是否有灼伤,现场冲洗不充分者,再次给予流动水冲洗患部20 min。详细询问氢氟酸的浓度、用途,同时做好静脉穿刺准备。
1.2.2 纠正低血钙 患者烦燥、抽搐,化验报告血钙低者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 ml,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2.3 湿敷患处 用饱和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每2 h更换敷料1次,保持纱布湿润,一般湿敷48 h。
1.3 结果 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面部创面无明显瘢痕,头部因有头发覆盖不影响美容,无视力下降。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患者一般多经常接触氢氟酸,对氢氟酸的危害性有一定的了解。事故发生后有不同程度的恐愕、紧张、焦虑的情绪,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从而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2.2 眼部的冲洗 患者予冲洗后20 min平卧,用棉签将上下眼睑分开,充分暴露,同时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0 min,使角膜、结膜囊得到充分清洗,以减轻损伤。
3 讨论
氢氟酸头面部灼伤多为容器破裂溅出所致,患者到伤后往往只注重面部而忽略了头部的冲洗,因此急诊来院后应仔细检查头部,如有可能立即剪掉头发冲洗,以减轻损伤程度。
氢氟酸的穿透性和腐蚀性很强,易于穿透表皮渗于深部组织,被皮肤、组织吸收,解离产生氟离子和体液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难容的钙、镁盐,干扰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的呼吸功能,因此氢氟酸烧伤易引起急性中毒有极大的危险性。头面部血流丰富,氢氟酸灼伤后易被很快吸收。接诊时应立即准备10%葡萄糖酸钙10~20 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经股动脉注射。
药物经皮肤渗透的主要阻力来自角质层,使角质层受损而削弱其屏障功能的任何因素均可加速药物的渗透。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速度有数倍至数十倍的增加。本组病例氢氟酸灼伤累及真皮,饱和硫酸镁溶液湿敷其渗透性明显增加,加上其渗透压高易于和体液组织中的氟离子结合可有效的减轻氢氟酸对皮肤的继续损害和全身中毒情况。硫酸镁还具有消炎、去肿作用。通过临床观察止痛效果也很明显,本组病例治疗效果证实饱和硫酸镁纱布湿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较钙离子透析治疗更方便。
大量事实说明,事故发生后创面立即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的重要性。本组2例头皮灼伤,愈后瘢痕明显,也说明了事故现场冲洗的重要性。因此,向患者及其从事此项工作的有关部门宣传,现场应配置清洁水源,以备发生意外后立即冲洗。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