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化工厂乙烯车是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1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了解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使用、维护情况,我们对某化工厂乙烯车间生产环境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分析。

    1 内容和方法

    1.1 一般性职业卫生学调查

    1.1.1车间概况 该车间主要产品是乙烯,装置采用三菱重工和三菱油化株式会联合开发的倒梯台式裂解炉工艺技术,于1982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为11.5万t/a。

    1993~1998年分别对1#、2#、3#裂解炉的辐射段和废热锅炉进行了改造,使该装置裂解炉区生产能力达15万t/a。

    1.1.2 生产工艺过程 该装置主要原料是化工轻柴油和石脑油。其工艺流程为:裂解急冷→压缩→脱丙烷→脱甲烷→脱乙烷→精馏→乙烯产品。

    1.1.3 主要职业危害 根据生产原料及工艺过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等。

    1.1.4 防护设施情况

    1.1.4.1 防毒措施 该装置除加工能力氢泵房和污水泵房外,其他装置均是露天装置。加氢泵房装有上送下排通风系统,污水泵房是采用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1.1.4.2 防噪声措施 泵房采取安装减振垫、墙壁和屋顶安装吸音材料降低噪声。

    1.1.5 个人防护措施 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的操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劳动保护器材,如工作服(分为夏季及冬季工作服)、鞋、安全帽、手套、口罩、防护鞋等。可以达到防护的作用。在有噪声危害的岗位泵房,巡检时操作人员配备有耳塞,可达到防护的作用。

    1.1.6 健康监护 该装置定员130人,其中90人接触危害因素,医学检查周期为1a,2004年12月体检率为100%,未见患有职业禁忌证人员。每名员工建有《职工健康监护卡》,并存档备案。

    1.1.7 辅助设施情况 工厂有卫生所,该装置设有浴室、值班室、卫生间、更衣室、倒班宿舍、盥洗室、休息室。

    1.2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检测 在装置生产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时,对接触有害因素工作人员经常工作、停留的地点进行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噪声等检测。

    1.1.1 检测仪器 TWA-300H型低流量空气采样器、HS6288H型噪声频谱分析仪、FM2000型便携式气相色谱仪、SP3400型气相色谱仪、7230型分光光度计。

    1.2.2 样品采集、检测方法 样品采集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执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采样频率为连续3d,每天上下午各1次;检测方法按《车间空气检测检验方法》第3版的要求执行;噪声的测定按《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69-1992进行。

    2 结果

    2.1 有毒物质检测结果 苯检测4个点,甲苯检测4个点,二甲苯检则4个点,溶剂汽油检测6个点,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见表1。

    表1 某化工厂乙烯车间有毒物质空气浓度检测结果(mg/m3



    2.2 噪声检测结果 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工人8h工作噪声控制限值为85dB(A),接触时间减少1/2,噪声限制值可提高3 dB(A),因此,应按每日实际接触时间确定噪声限制值。本次共测定9个监测点,测定值在55.0~88.4 dB(A),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3 讨论

    乙烯装置占地面积20800 m2,绿化面积占14.6%。装置有6台裂解炉,年裂解轻柴油和石脑油能力为23万t。主产品是乙烯,副产品有丙烯、汽油。

    在生产中,经常对装置中的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管理,确保了仪器设备长时间的安全运行。防止了“跑、冒、滴、漏”事故的发生,使作业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强)度保持在国家标准以下。

    调查、测定结果表明,该工厂乙烯装置工业卫生防护设施、生活卫生设施和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强)度达到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其他有关工业卫生标准及规范的要求。

    工厂具有对急性职业中毒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广大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乙烯车间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救护车及各种应急救援设备。

    控制室和泵房设有事故柜,按岗位人员数配备有防护用具(如空气呼吸器、防毒面罩等)应急设备的设置。

    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有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