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氯乙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1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为合成聚氯乙烯的单体,作为一种常用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和其他塑料制品。接触氯乙烯的行业很广泛,如聚氯乙烯的生产合成,一些合成纤维,其他塑料的合成以及塑料制品的生产加工。氯乙烯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雷诺综合征,周围性神经病,肢端溶骨症,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等,统称为“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氯乙烯已被确定为人致癌物,要引起肝血管肉瘤和其他肿瘤,但较罕见。为进一步探索氯乙烯的职业危害,我们对2003年某化工厂长期接触氯乙烯工人的健康危害进行了调查,旨在报告氯乙烯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接触组:选择某化工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a的工人,共350人,其中,男280人,女70人,年龄21~54岁,平均35.86岁;对照组:选择该厂不接触有害物质分厂的健康工人140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30人,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2.13岁。两组入厂工作前均经就业前体格检查。

    1.2 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职业史,常规体检(如X线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等),肝脏功能化验:丙氨酸转氨酶(ATL),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查。B超检查,手指X线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装对数据进行处理,用X2检验比较两组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症状和体征 统计显示,接触组的头晕、头痛、睡眠障碍、乏力、记忆减退等症状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表1 氯乙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自觉症状比较〔例(%)〕

     

    2.2 辅助检查 各项目结果统计显示,两组脂肪肝、ALT升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心电图异常、HBsAg阳性检出率、白细胞减少,血压升高、胆结石、脾肿大,胆囊息肉、胆囊炎、肝内小囊肿、肾囊肿、肝内回声粗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2 氯乙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各项检查项目比较〔例(%)〕

     

    2.3 B超检查 发现接触组350名工人中108人有异常表现,主要是脂肪肝7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另外,胆结石8例,脾肿大(增厚)6例,脾萎缩1例,胆囊息肉3例,胆囊炎8例,肝内小囊肿4例,肾囊肿3例,肝内回声粗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3.1氯乙烯是一种致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毒物 对接触氯乙烯工人进行健康检查,提示对接触工人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包括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乏力等,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3.2 两组HBsA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氯乙烯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文献中早有报道,氯乙烯可致实验小鼠肝脏肿大变脆,肝组织脂肪和空泡变性,门脉周围结缔组织增生;氯乙烯对人的肝脏影响是肝脏肿大,伴有肝功异常。氯乙烯被认为是一种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氯乙稀引起肝血管肉瘤,氯乙烯在人体内转化后的氯乙烯环氧化物具有致癌性,它的致癌机制主要是破坏肝非实质细胞DNA。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肝血管肉瘤。

    3.3 接触氯乙烯可引起人骨髓改变 主要表现为肢端溶骨症,但本调查结果,接触组350名工人中X线片未发现有肢端溶骨症者。

    3.4 氯乙烯对人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氯乙烯可引起人的贫血和溶血倾向,文献中已有报道。本次调查结果,接触组发现白细胞降低者8例,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3.5 心电图异常与血压升高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可见氯乙烯对人心血管系统影响不大。

     总之,长期,高浓度接触氯乙烯,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值得密切关注,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接触浓度,加强健康监护,保护工人健康。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