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摸清我市冶炼厂铅污染情况,了解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为防治职业性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4年9月对该厂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并对32名接铅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现将结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冶炼厂作业工人32名,其中男22名,女10名;年龄23~49岁,平均(35.0±5.9)岁,工龄1.5~15a,平均(7.9±4.2)a。
1.2 方法
1.2.1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检测 用江苏建湖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FC-3B粉尘采样器采集样品,按《车间空报监测检验方法》(第3版)规定采用热消化双硫腙比色法分析。
1.2.2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规定,检查项目包括询问职业史、既往史、自觉症状,内科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尿铅、尿卟啉,B超(肝、胆)和心电图。尿铅分析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尿卟啉分析采用半定量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该厂建于1989年,地处郊区一座小山凹内,为1家私营企业。生产规模年产铁合金2000t,每年生产约10个月。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半自动化操作为辅,采用24h连续工作三班次运转。现有职工56人,其中一线作业人员34人,后勤22人。调查发现,该厂尚未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无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尚无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2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检测结果 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分册)的规定,在炉前、出铁口、分渣铁处、出渣口设置铅烟测定点,分别于出铁前30min、出铁时、出铁后30min进行采样。分析结果为:出铁前30min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低于检出限;出铁后30min出渣口空气中铅烟平均浓度为(0.09±0.03)mg/m3,其余测定点空气中铅烟浓度低于检出限;出铁时各测定点空气中铅烟浓度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MAC0.03 mg/m3),见表1。
表1 工作场所空气中出铁时铅烟浓度测定结果(mg/m3)
2.3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出现乏力、头晕、头痛、失眠、肢体酸痛、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者有19人,占59.4%(19/32);尿铅≥0.34μmol/L者有13人,(其中5人尿铅≥0.58μmol/L),异常检出率40.6%(13/32),尿卟啉++以上者有6人,占18.8%(6/32)。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经我市职业中毒诊断小组诊断: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5人,接铅作业观察对象8人。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该厂生产设备和工艺较为简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浓度严重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够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无落实,导致劳动者职业性铅中毒。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性铅中毒,保护劳动者健康,建议厂方务必采取以下措施:①用无铅矿或低铅矿代替高铅矿。②改革生产工艺,减少手工操作。③加强车间通风排毒措施,避免铅烟在工作场所滞留。④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增强劳动者健康意识,提高个人防范能力。⑤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措施。⑥对铅中毒患者给予积极的驱铅治疗,并适当安排休息;对观察对象定期复查(3~6个月复查1次),密切观察,酌情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