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乡镇蓄电池厂铅危害现状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铅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铅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铅主要以铅烟或铅尘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可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等。改革开放以来,小型乡镇蓄电池企业迅速发展。为了解乡镇个体蓄电池行业铅危害情况,我们对某乡镇蓄电池厂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及该厂铅作业工人尿铅含量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蓄电池厂60名职工为接触组,其中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19~53岁,平均33岁;工龄为3个月~7a,平均2.1a。选择生产过程中不接触铅的某企业职工51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人,女性20人,年龄为20~56岁,平均36岁;工龄5个月~15a,平均4.7a。

    1.2 方法

    1.2.1 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及铅尘浓度测定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对该蓄电池厂5个车间和厂区环境进行铅烟、铅尘测定,共设37个采样点(其中铅烟13个,铅尘24个),采样以10L/min的流速抽取150L空气,采样后的微孔滤膜按GB/T16009-1995《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空气中铅浓度。

    1.2.2 尿铅测定及健康检查

    收集各调查对象一次性晨尿100ml,检测尿铅及尿δ-ALA。按GB11504-89《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附录A《尿中铅的双硫腙比色法》测定尿铅含量;附录E《尿中δ-ALA的乙酰乙酯比色法》测定尿δ-ALA。同时进行健康检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职业史以及内科常规检查、五官科检查、血压、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等检查。

    2 结果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厂于1997年建成投产,属小型乡镇企业,厂区面积较小,厂房及生产设备简陋,多为开放式手工作业,缺乏必要的排毒防尘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该厂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铸板→涂板→修板→焊接→化成(电化成装)。作业环境空气中铅烟及铅尘浓度测定共设37个监测点,其中,有25个监测点超标(国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铅尘为0.05 mg/m3,铅烟为0.03 mg/m3),超标率为67.6%。铅尘浓度最高达2.06 mg/m3,超标41.1倍;铅烟浓度最高达1.62 mg/m3,超标54倍,且两个最高值均出现在化成车间(表1)。

      表1某蓄电池厂车间空气中铅烟及铅尘浓度测定结果(mg/m3

      

    2.2 健康检查结果

    该厂铅作业工人主要临床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衰弱综合症,大部分工人主诉有头痛、乏力、失眠、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共检出疾患21例,检出率为35.0%,其中高血压9例,占15.0%;WBC减少7例,占11.7%;轻度贫血、咽炎、过敏性鼻炎、心脏杂音(性质待查)各1例。

    2.2.1 尿铅检测结果

    该蓄电池厂受检的60人中除1名行政管理人员未检出尿铅外,其余69人尿铅最低值为0.06μmol/L,最高值为1.91μmol/L,平均值为0.61μmol/L(表2)。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尿铅检测结果显示,接触组尿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未发现尿铅超标者,尿铅值最高为0.11μmol/L,平均值为0.03μmol/L。两组间尿铅值差有非常显著性(t=7.28,P<0.01,表3)。

      表2 各工段作业工人尿铅检测结果

      

      表3 两组人员尿铅检测结果(μmol/L)

      

    2.2.2 职业性铅中毒情况

    依据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结合职业史、车间空气中铅烟及铅尘浓度测定结果、临床症状、尿铅含量中δ-ALA含量共检出不同程度铅吸收40人,检出率为66.7%,其中观察对象16人(尿铅≥0.34μmol/L),检出率为27.7%,工龄7个月~6a,平均工龄2.3a;轻度铅中毒23人(尿铅≥0.58μmol/L,尿δ-ALA≥61.0μmol/L,或有腹痛、便秘等症状),检出率为38.3,工龄3个月~5a,平均1.6a;中度铅中毒1例(尿铅为1.91μmol/L,尿δ-ALA为267μmol/L,贫血),检出率为1.7%,工龄3a。

    3 讨论

    该蓄电池厂,绝大多数工段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最高超标54倍,铅烟、铅尘危害相当严重。受检工人尿铅超标率高达66.7%。值得引人注意的是,该厂受检的2名质检人员中有1人为铅中毒观察对象;后勤与仓库管理人员受检的3人中有1人为铅中毒观察对象,2人为轻度铅中毒。这说明该厂的非生产区也存在铅危害。蓄电池厂建成投产时间不长,却造成如此严重的铅危害,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该厂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三同时”审批、验收,擅自施工、投产,厂房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车间布局不合理,缺少必要的通风排毒设施;(2)厂领导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卫生知识,只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职工的劳动保护,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够;(3)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卫生知识缺乏,不注意个人防护,甚至在作业场所吸烟,就餐、饮水;(4)有关主管部门对企业卫生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监督监测不及时,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该蓄电池厂铅职业危害严重,为保障劳动者健康,职业卫生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监督企业改进工艺,安装必要的通风排毒设施,为工人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每年安排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做好职工的健康监护工作。对已发现铅中毒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