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电焊工握力及心电力检查结果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长期从事电焊作业工人,可发生电焊工尘肺和锰中毒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中毒严重者出现锥体外系损害,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肌张力增高、手震颤等,而这些多已属重度中毒患者晚期临床表现。本研究旨在分析电焊作业工人握力及心电图的变化,以探讨简便、易行、适于早期是焊工作业人员受罹人群检测的指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煤矿243名男性电焊工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40.6岁(范围24~52岁),平均工龄为19.3a(范围4~33a),在作业环境中设采样点24个,获得样品数38个,空气中MnO2浓度中位数为2.65mg/m3,95%位数为4.71 mg/m3。电焊工平均作业时间每天6h。
选择不接触任何工业毒物的男性工人206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0.0岁(范围22~53岁),平均工龄18.7a(范围3~34a)。
1.2方法
一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询问病史,内科临床检查主要侧重肌张力、腱反射、指鼻试验。握力检查采用南通衡器厂生产WL-1000型握力计,分析比较左、右手握力平均值。心电图检查:采用日本产6511型心电图仪,受检者休息5min后,在静息状态下描记12导联心电图,做心电图分析。自主神经征症状:采用统一调查表,详细询问是否有失眠、多梦、心悸、头晕、多汗、记忆力减退、易激动、乏力等症状,凡主拆上述症状者为自主神经征症状阳性。
2结果
2.1自主神经征症状
电焊工组自主神经征症状阳性者119例,出现率为49.0%,对照组41例,出现率为19.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38.81,P<0.01)。两组自主神经征症状出现情况见表1。
表1 电焊工组与对照自主神经征症状出现情况

2.2握力检查及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电焊工组平均握力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工龄组比较,电焊工各工龄组平均握力低于同工龄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2。
表2 不同工龄两组工人平均握力测定结果(N)

注:经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1。
凡出现下列情况1项及1项以上者为心电图异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完全性右速枝传导组滞、左前分枝传导阻滞、ST-T改变。分析发现,电焊工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3。
表3 电焊工组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情况比较

注:X2=5.53,P<0.05
其中电焊工组与对照组工人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18.1%,6.8%,X2=11.69,P<0.01,而其余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国外报道引起慢性锰中毒的空气中锰浓度多在40~173 mg/m3,我国报道在3~30 mg/m3。1996~2002年检测资料表明,该煤矿电焊作业现场空气中锰浓度中位数为2.65 mg/m3,高于我国现行车间最高容许浓度(0.2 mg/m3)。长期在该环境下作业的工人,虽未出现典型的慢性锰中毒症状与体征,但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握力减退和自主神经征症状。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早期表现为自主神经征症状。本次检查电焊工组自主神经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提示,在进行电焊工业性健康检查时,应高度重视自主神经征症状,详细询问有关病史。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电焊工组握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长期显露锰尘作业工人,虽然在临床查体时尚无明显肌张力增高和手指震颤,但已表现出握力减退。近年研究发现,锰对线粒体有特殊的亲和力,锰在富有线粒线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突触中,抵制三磷酸腺苷的合成,产生神经细胞内能量代谢障碍,这可能与握力减退有关。提示,握力检查似可以作为评价锰对神经系统操作的早期指标。
姜岳明等报道,锰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为主,锰作业女工心率加快,本调查结果与此报道一致。提示,锰对作业工人有明显的心血管效应。电焊工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可能系锰导致机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