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程度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及国内各燃煤发电厂的不断兴建,有关普通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的报道却很少。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工艺不设置制粉系统,原煤经2级破碎至粒径<7mm后,由一、二次风分级送入炉膛,在流化状态下燃烧。锅炉在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将硫大部分固定在灰渣中,不另设复杂的脱硫装置;锅炉燃烧过程为微正压运行,如密封不严,易造成粉尘、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外溢。并在回料阀、冷渣器等处均设有强噪声的罗茨风机等辅助设备提供流化风。为进一步了解该生产工艺流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我们对某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厂工作场所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对某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厂工作场所进行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着重对各工作场所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工人接触危害因素的实际情况,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噪声作业分级》(DL80-1995)、《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等标准的规定,对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

    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定方法均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粉尘的测定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的要求进行;毒物测定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三版)规定的方法进行;噪声等物理因素的测定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测定中所用的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前均进行了校正。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检测

    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及设备布局等情况,主要对燃料系统,汽机、锅炉、电气及电除尘系统、灰库以及化学水处理系统等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与识别。

    检测内容根据职业病危害的识别结果来判定,同时综合考虑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使用(产生)量及使用频次。对使用“或产生”量很小、使用频次很低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未作测定;由于季节对高温气象条件未作测定。本调查主要对作业场所粉尘以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3,4一苯并芘、氨、盐酸等化学毒物,噪声、工频场强等物理因素进行了检测。

    2.1.1 燃料系统 该系统在卸煤、输送、转运、破碎筛分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的煤尘。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摩擦可产生噪声。输煤过程的地下部分,由于喷雾、通风不良等原因可产生不良气象条件,主要是高湿。控制过程的监盘工作业有视屏作业危害。该系统9个粉尘检测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2个岗位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33个噪声检测点及岗位的A声级有18个超标,超标率为54.5%,最高噪声级超出标准12.5dB(A)。

    2.1.2 汽机、锅炉、电气及电除尘系统 煤的输送过程中可产生煤尘,煤燃烧后可产生粉煤灰粉尘,煤、燃油燃烧或燃烧不完全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多环芳烃等毒物。各种风机和汽轮机的运行可产生机械性噪声。各种风机、风道、蒸气管道中的气体流动、扩容节流、排气、漏气以及锅炉内燃料燃烧、汽化以及烟气流动等过程可产生气体动力噪声。电动机、变压器、励磁性噪声;汽机和发电机运行产生振动;锅炉、汽机可产生高温、热辐射;电气运行可有工频电场危害;通讯、调度工作人员可接触微波辐射危害;放射性同位素料位计产生电离辐射;控制过程监盘工作业有视屏作业危害。该系统10个粉尘检测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均超标90%;55个噪声检测点及岗位有23个超标,超标率为41.8%,最高超标值为10.7dB。化学毒物及工频场强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1.3 灰库系统 2个粉尘检测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短时间接触浓度检测结果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1.4 化学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粉尘:石灰软化水处理过程中石灰乳的制备可产生石灰粉尘。

    毒物:酸类(硫酸、盐酸、磷酸等)、碱类(氢氧化钠、氨、联氨等)、混凝剂和助凝剂(硫酸铝、明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聚丙烯酸钠等)及其他(氢气、硫化氢、氨气等)。

    噪声:循环水泵等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噪声。

    视屏作业危害:控制系统监盘工作业有视屏作业危害。

    该系统粉尘、毒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1.5 其他危害因素

    在锅炉启动点火时,要使用大量的燃油助燃,存在烃类的危害;发电机运行过程中使用氢气冷却,氢气在运输、贮藏、使用过程中具有爆炸危险性。

      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表2 锅炉巡检岗及集控室毒物浓度检测结果(mg/m3

      

      注:超标数为0。

      表3 噪声检测结果

      

      表4 工频场强检测结果

      

    另外,锅炉巡检岗及集控室15个3,4一苯并芘检测点,检测结果MAC范围为0.0006~0.0078μg/ m3;酸碱剂量间、水处理间及除盐间3人盐酸检测点,检测结果MAC最低值4.5×10-1 mg/m3(方法检出限),最高为3.6×10-1 mg/m3;配药间、化验间及值班室3个氨检测点(1个检测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结果为2.0×10-1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结果为2.6×10-1 mg/m3。以上3种毒物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析

    2.2.1 粉尘及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燃料系统粉尘危害程度均为0级;锅炉粉尘危害程度较高,50%的检测点危害程度级别为Ⅲ级;灰库2个检测岗位危害级别为Ⅰ级和Ⅳ级;化学水处理系统粉尘及各种毒物危害级别均为0级(表5)。

      表5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

      

      注:括号内数据为百分率。

    2.2.2 噪声危害程度级别 燃料系统个别检测点噪声危害程度级别高达Ⅲ级(占3%),0级、Ⅰ级和Ⅱ级分别占45.5%、45.5%和6.0%;锅炉系统噪声危害程度级别Ⅰ级占31%、Ⅱ级占11%、其余58%危害程度级别均为0级(表5)。

    3 讨论及建议

    通过检测和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工艺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这与有关传统工艺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报道相一致。锅炉作业点粉尘超标率较高,且多数作业点粉尘危害程度级别也较高,其中Ⅲ级占50%;灰库1个岗位危害程度级别高达Ⅳ级;燃料、汽机、锅炉、电气及电除尘噪声超标率均较高,分别为54.5%和41.8%,且燃料系统个别作业点噪声危害程度级别也较高,其中最高为Ⅲ级(占3%)。各种毒物及工频场强检测结果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工艺的锅炉为微正压运行,如设备密封不严易造成燃烧室的粉尘通过炉体或加料管外逸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这是锅炉车间粉尘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灰库在装灰时自动装卸机和罐车接口密封不严,另外灰库本身密封不严,是造成装车时大量粉尘飞扬的主要原因。该工艺中所使用的风机等辅助设备,如冷渣器流化风机等多为强噪声设备,又无噪声防护设施,是噪声超标的主要原因。

    为有效降低粉尘污染的危害程度,建议除对锅炉系统主体采取密闭措施外,应进一步增加除尘设施,提高除尘效率。如在锅炉主体平台及煤仓间增设真空吸尘系统等,以降低锅炉主体周围的粉尘浓度。还需保证灰库的自动装卸机和罐车接口密封良好,增加灰库本身的密闭性;灰库顶部应增设除尘设施,提高其除尘效率,并为操作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