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棉纺织厂噪声作业工人心电图调查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5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为了解噪声作业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我们对某棉纺厂接触噪声作业的342名工人做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该厂接触噪声作业工龄1a以上,年龄20~40岁的342名(男78名,女264名)工人为接触组,平均年龄27岁,平均工龄8.5a。另外以非噪声作业的某事业单位353名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3岁,平均工龄9.4a。接触组与对照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居住环境等基本相同。
1.2 方法 受检人员由同1名专业人员首先询问职业史、既往史、工种、工龄、自觉症状等,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病人。由另1名心电图专业人员采用美国HP-100型心电图仪进行常规9个导联的描记,并以李三波等主編的《实用临床心电图图谱》为标准进行诊断。统计时的例次为1人可出现1项或1项以上的异常,1项为1例次,例数为1人出现多项改变时仍算1例。
2 结果
2.1 主要症状 主诉有失眠、多梦、乏力、心悸症状的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组主诉有上述症状的例数为187例,发生率为54.68%;对照组有上述症状的68例,发生率为19.26%。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93.79,P<0.01)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的发生率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接触组心电图异常102例,异常率为29.82%;对照组心电图异常62例,异常率为17.56%,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4.48,P<0.01)。接触组心电图的异常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电动过缓及ST-T的改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变比较

2.3 心电图异常与性别的关系 经检查发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有102例,其中男78例,心电图异常22例,异常率28.21%;女264例,心电图异常80例,异常率30.30%,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强烈的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对人的各个器官系统均有不良的影响,而且对心血管的影响也较突出。长期的噪声环境中,机体的交感神经处于高度兴奋,使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分泌和释放儿茶酚胺,造成心肌内儿茶酚胺增加,导致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生变化,引起心率加快,心律紊乱,产生窦性心律不齐,甚至ST-T的改变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出现头痛、头晕、多梦、耳鸣、心悸、失眠、乏力等神经衰弱症状。所以,噪声对心血管的影响主要是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
本次调查,接触组心电图异常高于对照组,异常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律不齐较明显,可以认为噪声使作业人员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这些均属功能性改变,但若心脏代偿功能超过一定限度,即可发生器质性改变。此外,本调查显示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异常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噪声作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增加防噪设备,努力使棉纺作业环境的噪声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从根本上治理和减少噪声对纺织工人的健康损害。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