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肺挫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急救处理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5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肺挫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首先是胸部严重创伤:肋骨骨折、血气胸、甚至外伤性窒息等。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可因反常呼吸、纵膈移位、挫伤肺组织出血、毛细血管渗透压改变而产生肺水肿,出现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严重影响呼吸和干扰循环,肺挫伤伴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病情危急,多处于严重休克(创伤性、失血性)、呼吸难、神志不清、烦躁状态。急救处理非常重要。现将大英县人民医院2000-01/2004-08 4l例严重肺挫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41例肺挫伤的患者均系胸部高速钝器损伤.无心脏损伤。其中男34例,女7例,年龄2l~39岁,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伴呼吸功能不全14例,单侧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伴呼吸功能21例,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严重肺挫伤、颅脑损伤5例,肩关节毁损、锁骨骨折、肺挫伤1例。入院时有34例神志不清,7例神清(格拉斯哥评分24例5~9分、17例9~15分)。全部烦躁,呼吸困难,低氧血症(SPO2<80%),低血容量,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气管内不断涌出血性分泌物。立即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在开放静脉通道的同时监测P、HP、SPO2、心电图、血气分析。静脉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O.15~O.3 mg/kg,司可林100 mg,气管内插管,接国产903 E多功能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设定呼吸参数VT 8~10 m1/kg,频率12~15次/min,呼吸比=l:l.5~1:1.2。

     PEEP选择为5~8 mmH2O。作胸腔闭式引流的同时准备锁骨下静脉穿刺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压,指导晶、胶液体入量。创伤早期维持间隙机械正压呼吸时静脉微泵输人丙泊酚0.15~0.3 mg/(kg•h),24 h后作气管切开,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而潮气量不足时机械辅助呼吸,每天膨肺3~5次即手控,呼吸频率8~10次/min,潮气量500~700 ml,持续时间0.5~lmin。静脉微泵输入咪唑安定0.08~0.lmg/(kg•h),味唑安定用生理盐水配成0.1%浓度.可适当调整输注速度以维持适度的镇静,镇静程度以Ramsay评分3级为准。

    2 讨论

     创伤早期:当强大的暴力作用于胸壁,使胸腔及胸腔内脏器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胸腔容积缩小,胸内压骤然增高,增高的胸内压压迫肺脏,产生肺间质水肿、出血、以及胸腔内大血管、软组织的损伤。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肺组织受挫伤时由于肺毛细血管渗透压改变而产生肺水肿,出现肺不张,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未受伤的肺也引起类似改变,致使肺功能余气量降低,以致发生大量肺内右向左分流(Qs/Qt)而致低氧血症。胸内压力骤然升高,致使右心及无静脉瓣的腔静脉、奇静脉系统血压升高,此压力传递到头、颈、面、上胸部毛细血管,使该血管内血液滞留、扩张、破裂造成外伤性窒息。创伤中期:早期呼吸窘迫期,患者呼吸困难,出现紫绀,PaO2进行性下降,PaCO2下降或正常,Qs/Qt增加呼吸生理的改变:由于肺水肿、炎症及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在呼气时萎陷,通气/血流比率(A/Q)失调。通气与弥散功能障碍,进行性呼吸功能不全,类似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晚期为进行性肺功能衰竭期,肺内分流已达30%~50%,因(CO2潴留而发展成呼吸性酸中毒,肺实变征。创伤终末期:肺内通气血流比率严重失调,生理分流量、死腔量、潮气量比值同时增高,因严重缺氧患者很快死亡。胸内压与颅内压力关系密切.严重上胸部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烦躁不安。数小时后或数天后患者渐清醒,感觉疼痛、焦虑、恐惧。胸腔、肺、胸腔内血管等损伤患者仍然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存在。肺挫伤患者病死率很高(14%~40%)。早期肺纯挫伤和肺挫伤伴呼吸功不全鉴别诊断主要靠血气分析。

     创伤早期浅全麻,气管内插管,控制性定量呼吸,既能保持呼吸通畅,充分给氧,又能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间歇正压通气可减轻肺水肿,减少肺出血,促肺再张。有资料表明间隙性膨肺能使萎陷肺泡复张,增加肺容积,提高机体PaO2。但要预防过度肺膨胀和跨肺压过高。具体急救处理措施:①尽早止血、纠正休克、镇痛,结合抗感染、调节免疫功能等综合治疗预防ARE8发生、发展;②静脉维持丙泊酚0.15~0.3 mg/h,丙泊酚对脑血管的代谢的调节作用与巴比妥类药物有相似之处,也被用于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性损害,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与应用的剂量无关,即使小剂量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后期改为咪唑安定静脉泵入,咪唑安定镇静、抗焦虑作用强,起效快、耐受性好,排泄慢作用时间较长,镇静剂量对SPO2影响小,能增加痛阈,对机械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有治疗作用,对循环影响小;③使动脉血CO2分压在28~35mmHg,轻度的过度通气可降低肺循环阻力和右心房负荷,同时大剂量给予激素,减少肺渗出;④在中心静脉压的指导下输液,肺挫伤的患者对晶体液十分敏感,极易发展成ARDS,每天入量控制在2 000ml以内,应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液,同时配合利尿剂的使用;⑤伴颅脑损伤的患者同时进行脑部降温,疑有脑水肿者用利尿剂等脑外伤的治疗。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