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及管理创新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3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卫生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从“办卫生”逐步向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等手段向“管卫生”转变,卫生监督工作也从行政管理逐步走上了依法监督的轨道,其工作性质、任务及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新体制下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如何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执好法,是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必须要做到的。
    1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
    1.1坚持正确的执法原则程序合法,强调执法程序的合法性。在进行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卫生监督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程序是监督员必须依法进行的工作步骤,在工作中往往出现程序简化,感情用事的现象,这是很容易被管理相对人抓住的不足之处,很可能因此而影响执法效果。
    裁量的度,强调合理。执法裁量应该说是在日常工作中每位监督员运用法律、法规衡量违法事实进行执法判定的经常性工作,很多时候因人的因素就能使法律、法规赋予的自由裁量范围有所变化,有的行政处罚定重了,有的定轻了,也有的走出了法律、法规赋予的裁量范围。我们强调合理就是因事而宜,就是我们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自由裁量权限只能低于下限而不能超越上限,否则就会出现判定失误,导致法律纠纷。
    用词准确,强调规范法律语言。卫生监督执法是专业技术执法,因此执法人员就必须具有卫生专业知识才有资格被聘任为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执行语言运用上既强调卫生术语,更重要的还要强调法律语言的应用,因大量卫生监督知识汇聚在一起时需要监督人员自己进行语言整理,这就涉及到用词一定要力求准确,防止因执法过程中用词不当或法律语言不准而引起争议,导致纠纷。
    强调执法文书的书写规范。执法文书种类繁多,要求严格,每个监督人员的文字能力和水平各异,往往因文书书写是否规范发生执法判定的失误的整合并不少见。这就要求卫生监督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卫生专业知识和实际安全的分析处理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规范语言运用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的法律文书要求,规范制作标准的执法文书。
    1.2抓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抓住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国务院列为重点工作,并赋予卫生部门一定的整顿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扩大影响,提高地位就看我们的工作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打好几个整顿战役对卫生监督事业将是巨大的鼓舞。
    坚持开展卫生监督抽查。坚持卫生监督抽查是保障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卫生监督抽查,发布抽检信息是对卫生用品和食品安全监督管和管理工作的最好反映。把工作做扎实了,做好了,卫生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就变大了,形象得到改善,执法技术权威随之就增强了。
    做好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要对监管范围内的管理相对人的卫生状况和卫生条件不断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动态监测,严格依据卫生标准进行执法判定。不断形成科学监管机制,把好卫生监督执法创造良好的执法技术条件。
    关于卫生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卫生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不断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卫生问题,特别是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卫生部门要及时对群众呼声较大的污染作出解释,对食品安全进行分析,查找不安全因素向社会发布,让群众能够了解卫生安全常识,起到卫生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卫生部门的声音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和信任。
    强化卫生监督的基础建设。强化和发送内部基础建设,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加强卫生监督整体交通的提高及组织运行管理;有利于促进卫生监督济主战场的原则,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包括人员数量、技术素质、执法素质的建设和不同学历、职务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保证卫生知识技术的更新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达到与食品技术、生产工艺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二是要解决好卫生技术相对过硬、法律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相对的卫生法律知识培训;三要立足于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效能,使人员构成的学历、技能、职务、年龄方面达到合理配置,形成强有力的卫生监督工作能力梯度。
    卫生监督检测设备的建设:在卫生监督检测硬件建设长期处于低起点的情况下,既要争取国家较多的经费投入,又要积极探索自我的道路;力求避免设备更新沿习“低水平循环”的状态,走以现代化监督用交通、通讯、取证工具;快速、灵敏、微量、超微量、痕迹量监测设备为重点的建设方向,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卫生监督监测快速反应系统。
    监督监测经费的投入:由于经济的发展,市场搞活,卫生监督任务比计划经济体制下成倍的增长,国家对卫生监督机构的投入很难满足需求。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和由于市场物价因素的业务费用的增长远远高于财政补助增长水平,因此业务服务收入不可避免地成为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因而也引发了一些负面影响。在卫生执法监督中,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监督服务和较少的必要的监督服务。表现为:①重复监督。即同一被监督单位由不同级别的防疫站(如省、市、区防疫站)进行多次监督,此外,这些单位还要接受同一防疫站不同部门的监督。(如同一单位可能要接受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等监督)。②过多的监督服务。在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监督频率时,有可能出现监督次数过多现象。因此监督次数越多,收费越多。③对效益好的单位监督次数多于效益差的单位。这是因为效益差的单位对监督服务的支付能力较低所致。因此各级政府应逐年增加卫生监督经费的投入,保证其人员经费、基本业务经费。
    2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卫生监督管理的思考
    按照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把行政权的运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使行政机关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事该干、该怎样干,哪些事不能干,从而杜绝滥用职权和不作为现象,养成严格依法办事的工作作风,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又规范行政权力,规范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内在要求。
    2.1转变观念 按照卫生监督执法要求,结合卫生监督新特点,开展综合执法活动,形成几大卫生监督业务既集中又有优势互补,强调专业的同时注重相关专业的相互促进和联系,促进卫生监督整体功能的提高。
    2.2加强卫生监督技术水平 根据卫生监督需要,突出卫生监督的技术性,提高现场卫生监测、检验技术水平,增加卫生监督技术含量,增强卫生监督执法的公平判断能力,不断把科技注入卫生监督工作实践。
    2.3转变卫生监督形式 由事前监督重点向生产和经营过程监督转变,主动服务,把卫生监督技术融入企业生产实践,帮助企业把好卫生质量关,扶持重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2.4注重卫生监督技术创新 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卫生监督方法和卫生标准的研究,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卫生监督的技术能力,发挥专业技法队伍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
    2.5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 建立职业化的卫生监督管理队伍,是21世纪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卫生监督事业是知识技术行业,离不开管理与技术,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与技术,是事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管理重于技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便是这个道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卫生监督管理,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卫生监督管理道路。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