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探讨消防战士心理健康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2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在职业医学领域,西方发达国家从60年代开始研究职业心理应激对躯体及精神健康的影响,而在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对军人在平时和日常生活中因职业紧张导致的困扰和心理问题直到现在才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军队,由于职业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与军队环境的某些特定的特征有关。消防军人职业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强制性强、集中统一、机动性大、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消防军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身素质和对军事环境的适应能力。据美军研究表明,现代战争中,在心理战方面投入一元钱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投入到武器装备方面的一百元;心理战研究无疑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战斗员的心理素质更为影响现代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

    为研究消防战士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提高其心理素质,减少心理性精神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抽取湖北省消防总队下属4个支队9个位基层中队183名男性士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后,发现战士由于明显的环境、角色、任务、人际关系的变化,常出现各种心理症状,症候检出69人,占38%。如何解决战士心理问题已不容忽视,大力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本文联系调查结果及近年来国内外对军队心理健康研究的有关内容,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消防军人心理健康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 军事环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1、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部队生活工作环境的特点是生活紧张,步调一致,上下级关系明确,倡导执行与服从,讲究纪律严明。这对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成熟阶段的年轻人,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在特殊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军人独自承受着各种压力,如惩罚、评价的压力等,对少数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或心理准备不充分的人,可能会产生适尖性不良,如不妥善疏导、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家事、入伍动机、考学入党、提干、学技术、士官套改、疾病及复员转业等等问题上,也可能发生愿望与现实不符的矛盾,引起心理困扰。

    此外,当今社会生活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以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不良文化因素和不良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形成消极心理影响,都会影响他们的心身健康,产生心理异常和身心疾病。

    2、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军人因压力的刺激而感到紧张并产生应激。积极的心理应激,如情绪唤起、动机调整、注意力集中和思维活动的变化等这些心理反应,可以帮助人维持应激期的心理平衡,准确地评定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准确地评定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和决定,从而使人们能够恰当地选择对付应激的策略。不良应激则易出现个体感知和思维障碍,动作失误、迟缓,甚至木僵,产生冲动或逃避行为,即“呀斗应激反应”训练强度大、时间长、科目难、训练目标高及训练伤的发生等,都可能使军人产生心理适应上的问题。压力强度与持续时间和反应程度呈正相关。比如挂钩锑、两节拉梯、消防百米障碍操、滑绳自救等科目对训练者体力与技术要求均较高,对战士训练特别是低年资战士易构成心理压力,使得训练时动作变形,甚至不能完成科目。而军事训练过程中的不良应激反应。高强度训练条件下的机体疲劳状态,危险性较大科目上的训练安排未能突出训练保护,又容易导致训练伤发生。种种因素不但容易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如消极、被动、淡漠、紧张、焦虑、抑郁等。

    有文章提出部队的凝聚力和个人习惯的应对方式可形成应激的缓冲因素,影响应激的发生。故应提高官兵心理应变能力与训练前准备活动程度,在行动上心理上培养社会化人格,使其能够适应高强度训练并且使个体能力达到最大化。

    3、残酷的救援环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由于军种特殊性,消防官兵要经常快速面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应激,并冒着生命危险去提供救援,始终处于高风险的精神压力之下。军人面对应激情境如火场上的浓烟、毒气、高温,灾难事故现场各种惨烈情境如死亡、鲜血、肢体模糊,均会对军人造成严重的刺激,出现了系列的身心反应。而现场能否冷静地判断形势正确作出决策,对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个人的风险倾向性是指由于个人的不良因素对任务完成所产生的威胁怀,它可影响决策和安全。笔者应用心情和注意量表、风险评估量表对执行任务的消防官兵进行风险倾向性评估,发现有疲劳、睡眠剥夺、应激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心情、警觉性影响个人的风险倾向,消防员的冲动性增加,判断意识受影响,这对他们能否顺利完成救援任务来说是危险的。此外,年龄与风险倾向的大小呈负相关。

    二、 消防战士心理障碍、精神疾患状况的研究

    由于消防职业的特殊性,社会生活环境、军事训练以及救援环境的影响等等,可对消防战士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部分战士在认知、情感、思维和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发生异常。经过调查发现消防部队中患前精神疾患和情感低落的比率是有一定比例存在的,但他们中很多的人并没有被确诊和接受治疗。因此对消防战士精神疾患的发病情况及心理障碍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对保持部队的战斗力十分重要。

    笔者在采用统一指导语,以中队为单位集体不记名填写自编的战士心理状况调查表、消防部队部分生活事件(应激源)量表,及Z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180名基层消防战士最近一周的心理状况评定结果显示,消防战士所面临的激源主要是火场应激和通常的军队自豪感和团体凝聚力下降。无焦虑、抑郁情况的分别占85%和81%,表明大部分受测个体心境较好,但仍有15%和1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特别是股役1年或不到1年有战士发病率较高。应引起指挥员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军人无论在平时还是演习期间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生率均较高,是军人心理卫生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负性情绪,它们是有密切关系的两种精神病状态;按斯辛二氏情绪论的解释,情绪乃是由个人对刺激情境与身体变化两方面的认知而产生的;焦虑是对应激的适应性反映,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抑郁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心理状态,它会导致心理变化。由于战士多为17~20岁青年,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青春过渡期,这时生理和心理变化都快速而不稳定,心理问题特别容易产生。如果疏导不力,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较长,极易发展为精神障碍,给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做好战士的心理保健,给予适当的心理指导,使某些有性格缺陷的战士改变原有的不良行为模式,减少适应不良现象及精神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平稳地度过服役期。别外在对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有抑郁表现的战士与其他战士相比,具有明显的相关因素,包括家族精神病史、家庭酗酒史和精神问题史,并同时还具有一些伴随因素如高水平的应激,更孤单,更多的生活变动事件,更弱的归属感,更多的情感适应问题,更低的责任感及有关的精神创伤体验。

    另外调查中发现心身疾病型主要表现有失眠、胃肠不适、腹背痛或头面部痛、呼吸困难、技巧记忆丧失、软弱、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的消化不良等方面。违纪行为型主要表现在逃跑、自伤、擅离职守,过多地去门诊看病,私自外出等方面。而以上躯体症状与神经症的全部人员中,只有5%在过去一年中寻求过心理健康服务,大多数战士害怕诊断为心理疾病会使他们退出部队,耻辱与恐惧感影响他们接受诊治。

    早期曾有研究证实,在军队环境下有大多数精神疾患是由于适应失败引起的,并与当时的急性或慢性的应激有关。但这只是造成少数人神经症发病的原因,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部队心理健康筛查水平,对自我感知,在家时有无存在心理适应障碍问题,是否曾经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进行专业评估,可以预测后来的神经症发病。

    三、 心理干预措施

    如何寻求有效的医学保障措施以增强官兵战时的精神、心理适应能力,保持战斗力等等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消防官兵职业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首先,做好战士的心理训练工作。选择出可能遭受潜在精神创伤的事件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必要的准备并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应激训练,国外研究者认为对在心理筛查中发现的存在有高风险情感问题的个体,测查他们的个性特征,对具有焦虑个性的个体提供认识帮助,增加他们对他人的信赖感,减少认知和躯体的焦虑,对外界事物的担忧和恐惧,从而增强耐受高焦虑能力。此外,团体的凝聚力,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也可以降低个体对应激不适应的风险。因此需要建立相关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心理不适的战士。

    在面临危机、灾难、创伤和其它危急事件时,危急事件应激管理小可以为全体提供心理支持。应重视心理学家在军队战斗应激小组中的作用,为消防部队医务工作者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训练,使他们不但承担团体咨询的任务,同时还是临床医生,有组织地为部队进行咨询和教育,可通过巡诊现场咨询、门诊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或公安消防网上平台交流沟通,积极宣教,促进认识,提高官兵的心理保健知识,直接为部队提供一种训练与获得经验的途径,从而为改善部队的状态,防止非战斗减员,提高战斗力发挥有效的作用。

    2、提高指挥员的领导水平及心理素质。必须给现有的基层干部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认识到这一<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