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根本不懂啥叫安全,只想多挣钱;现在知道安全重要了。如果有人多给工钱要我离开,我也不走,因为这儿的安全有保障。”“在企业的效益中,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确保员工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说这两句话的人,前者是在慈溪市宗汉街道作坊打工的罗永昌,后者是义乌澳升拉链有限公司老板楼旭峰,2004年以前,安全对他们来讲,是一种空幻的,或者说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东西,仅隔几年。竟有如此转变。是什么给他们以这么大的影响,让他们认识到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浙江之行,我们有了答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不如让企业一起急
钟洪江,60年代人;陈钦安,70年代人;叶伟明,40年代末人。
俗话说,三个皮囊匠,赛过诸葛亮。文章一开头提及的这仨人,或许你想不到,在他们心中酝酿已久的那份激情,一经释放,带来的不只是劳动保护工作的新路子,而且还是一个新机制——工会“主动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同他们交谈时,那份真情毫不掩饰地从言语间流露出来。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兴奋,又如此执着!
这三个人,都是浙江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的干部;钟洪江是他们的头。他们及省总工会的全体同仁,正在努力为同一个梦想搭台唱戏,而这个梦想就是:极力维护他们所属于的那个阶级的职业安全健康权益。这是一个不懈的追求,也是一项神圣的事业。
如何让这台戏唱起来,并且一唱就响,把工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作用极大地发挥出来?
一段时期里,工会的劳动保护职能和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被虚化,企业也不理会工会的监督。这种局面不仅使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陷入低谷,而且表明它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这一点,钟洪江们不仅看到了,而且也颇有思考。急!光急有什么用。寻找一条适合工会特点,既能确保员工职业安全健康权益,又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的康庄大路,才是明智之举。那么,这条路在哪儿?即使找到了理想之路,能不能顺应现有形势,能不能让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从此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这一切仍然是未知数。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很严峻,这不是国家对安全生产不重视:法律法规出台了,各级政府都有了独立的安监机构,红头文件也不断地层层下发,各级领导也年年签订责任状。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钟洪江有自己的看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之所以“齐抓共管也管不好”,问题就出在监管力量没有沉到底,监管工作的基础很薄弱;红头文件只在政府部门间流传,在企业发挥不了作用。因此一定要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下沉到企业,帮助企业建立自我管理机制。自己着急不如让企业一起急!
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剩下的就是怎么开展工作了。钟洪江们知道,虽然工会劳动保护职能有所弱化,但由于工会有成功的维权活动作铺垫,根基还算扎得深远。这就是可利用的、能变单一的监督为具体参与安全生产的最大资源。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或许就能使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重放光彩,会有作为的。
“动,一定要动起来!”
关键词确定了,可动起来之后,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浙江省的非公经济很发达,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仅第二产业的个体经营户就有68.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