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锑及其化合物中毒
毒理:
1.直接接触锑矿石焙烧、冶炼时产生的蒸气,锑化物粉碎加工产生的粉尘或锑化物,以及使用含锑药物均可引起中毒。
2.锑蒸气和粉尘可经呼吸道吸入,锑化物可经消化道亦可经灼伤后的皮肤吸收。药用锑剂可因注射而直接吸收。进入体内的锑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其分布与锑的化合价以及物理状态有关。3价锑进入血液后,存在于红细胞中,并广泛分布于肝脏、甲状腺、甲状旁腺、骨骼、胰腺、肌肉、心脏及毛发中;而5价锑主要存于血浆中,少量存于肝脏。由呼吸道吸收的难溶性化合物可在肺内沉积,造成肺部病变。5价锑主要经肾排出;3价锑则经肠道排出。锑的排出缓慢,可在体内蓄积。
3.锑及其化合物均有毒性;元素锑比无机锑盐毒性大,3价锑比5价锑毒性大,硫化物毒性大于氧化物。锑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黏膜的刺激性炎症。锑在体内可与巯基结合,抑制琥珀酸氧化酶等的活性,破坏细胞内离子平衡,使细胞内缺钾,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临床表现:
(1)呼吸道损害:吸入高浓度粉尘和蒸气后可立即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喷嚏、咽痛等和上呼吸道黏膜剌激症状,继之出现咳嗽、咯血性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的表现。两肺可闻及湿啰音,X线示两肺有絮状或片状阴影。吸入三氯化锑、三氟化锑蒸气或烟雾后遇水分解成氯化氢和氟化氢,可引起肺水肿。
(2)消化系统损害:口服锑化物或食用被锑污染的食物可表现恶心、呕吐、腹泻、排水样便、腹绞痛,甚至虚脱。还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害如肝大伴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重者可出现黄疸、频繁呕吐、厌食、乏力,甚至腹水或发生肝性脑病。
(3)心肌损害:轻时仅表现心电图异常,T波和S—T段改变,心律失常等。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
(4)肾脏损害: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尿中细胞数增多、管型尿,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5)溶血:吸入高浓度的锑化氢可引起急性溶血,出现贫血、黄疸和酱油色尿,也可因此发生肾衰竭。
(6)其他:可有乏力、头晕、头痛、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吸入氧化锑蒸气可发生金属烟尘热。少数可发生周围神经病。
急诊处理: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用清水清洗污染皮肤,保持安静,吸氧,严重者要积极防治化学性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2.解毒治疗 二巯丁二钠1g加50%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注射,连用3日停4日为1个疗程;或二巯丙磺钠,最初2日每次可用D mg/kg,每日3~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后根据病情,减至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
3.保护肝、肾、心等重要脏器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予以大剂量维生素B、维生素C。
4.积极对症、支持治疗 对严重中毒所致肾衰竭应及早进行血液透析;出现心律紊乱并发阿—斯综合征时,可静脉或皮下注射阿托品1~2mg,可重复给药。一旦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5.锑的卤素化合物灼伤皮肤后,仍应警惕内脏损害,宜及早进行创面处理和解毒治疗,如涂氟轻松软膏(肤轻松软膏)或2%二巯丙醇软膏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