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毒理:
1.铀主要用作核燃料,此外用于铀合金;在化工、橡胶、玻璃、陶瓷等工业中用作催化剂、防老剂、硬化剂、着色剂等。天然铀中以235U的放射性较强,但铀的放射性只有在剂量很大时才予以考虑。故天然铀主要作为一种金属毒物产生化学毒性作用,其化合物中又以可溶性者易造成急、慢性中毒。 2.生产中铀进入体内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其次是胃肠道和皮肤黏膜。可溶性铀化物可经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吸收。从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铀,迅速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铀化物在血液中可能形成三种络合物:与血浆中HCO-3结合形成重碳酸盐络合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形成铀酰蛋白络合物,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铀酰脂蛋白络合物。六价铀主要经肾排出,四价铀由尿、粪缓慢排出。此外,吸入难溶的铀盐能长期存留在肺及其淋巴结中;六价铀主要沉积在肾脏和骨骼,四价铀则主要沉积在肝脏、肾皮质和骨骼。 3.进入体内的铀可产生严重的肾毒性,其次是对肝、肺、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造成 损害。通过肾小球滤过的铀重碳酸盐络合物被近曲小管再吸收,然后释放出铀酰离子,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抑制再吸收功能,包括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再吸收;UO2+2可与U肾小管细胞膜上的磷基或羧基作用,降低水的再吸收,并使细胞受损。
临床表现:
(1)可溶性铀化物短期内进入人体后可发生急性铀中毒。一般经1~2日的潜伏期后出现全身不适、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特异的变化是肾脏的急性损害,尿低比重,出现透明管型和红细胞。继之可出现血尿素氮增高,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加。严重病例可发生尿毒症和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
(2)可溶性铀化物可致皮肤红斑、坏死、溃疡,六氟化铀水解后产生的氟化氢可灼伤皮肤;对眼有强烈刺激,严重者角膜上皮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对上呼吸道和支气管有强烈刺激,严重者可引起肺水肿。
急诊处理:
1.皮肤污染时,应立即温水浴;皮肤因氟化铀灼伤后用氨水处理,并按照一般烧伤原则处理,避免扩大创面,防止铀从创面进入体内。
2.肯定有大量铀进入体内时,应及早使用依地酸钙钠或喷替酸钙钠(促排灵)加速铀的排出。前者用量1g/d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用10%溶液2.5 ml加2%普鲁卡因1~2 ml肌内注射,每日1~2次,连用3日间歇4日为1疗程。
3.对症处理,给予大量维生素及钙制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