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砷化氢中毒的护理
发表日期:2011-05-04 09:16:4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我院于2007年3月收治急性砷化氢中毒患者9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1例死亡,8例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某厂男性浸出工,年龄为23~40岁,工龄为0.25~2 a。2007年3月因压滤泵故障,同车间9人在维修0.3~1 h后群体发病,同时入院,病情轻重不一,均有明确的砷化氢接触史,在中毒后1~4 h测得该车间砷化氢浓度为0.22~0.92 mg/m3。
2 临床资料
2.1 临床表现
入院时病人主诉头晕、乏力、恶心、腹痛、腰部酸痛、酱油色尿。查体: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叩痛阳性。其中5例重症患者出现少尿(1例无尿最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2.2 实验室检查
全部病例均有血红蛋白、红细胞降低(Hb 6.22~10.81 g/L、RBC 3.63×1012~5.04×1012/L),白细胞总数增高(12.43×109~24.9×109),全部病例均有尿潜血阳性,尿蛋白阳性6例,尿胆原增高4例(3.8~8.5μmol/L)。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升高9例(最高105.5μmol/L),间接胆红素升高9例(最高33.5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6例(最高31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6例(最高128 U/L),血尿素氮(BUN)升高5例(最高34.4 mmol/L),血肌酐(Cr)升高5例(最高1257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下降3例(最低7.2 mmol/L)。尿砷测定1.68~8.01μmol/L(正常值<1.17μmol/L)
2.3 诊断
按GBZ 44—2002《职业性急性砷化氢诊断标准》,9例患者均诊断为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其中重度5例,轻度4例。
3 护理措施及体会
3.1 及时消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入院后护士立即协助患者清洗全身皮肤、床上洗头,更换干净衣服,及时消除残留于皮肤尚未吸收的毒物。
3.2 一般护理
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尿液的性质、量、颜色,定期复查尿常规,记录24 h尿量及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轻度中毒者一般都有乏力、头痛、头晕、四肢酸痛等症状,按医嘱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如:发热时给予物理降温。重度中毒患者需要透析治疗,应加强对透析病人的护理。
3.3 饮食护理
病人反复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时,按医嘱给对症处理的同时,饮食上给予合理调理,给予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维生素、高热量及富含铁、钙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4 驱砷治疗护理
驱砷药物二巯基丙磺酸钠注射后病人出现乏力、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冷、发热、肌肉酸痛,且具有肾毒性,因此,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驱砷期间护理人员向病人说明药物的副反应,并且密切观察尿常规的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作相应的处理。有8例患者驱砷期间出现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食欲差等副作用,5例患者未经治疗不久症状消失,3例对症处理并给予微量元素调理,减轻症状,使之能坚持驱砷治疗。
3.5 正确留取尿砷样本
留尿前向病人交待清楚留尿方法以保证尿量不丢失。若发现尿样有可疑或受自来水污染时,及时与医生商量重做。
3.6 心理护理
因同批病人中有死亡病例,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不安,既担心难治愈,又怕单位把他们开除,我们便向患者耐心解释急性砷化氢中毒的病因和预后,解除患者的思想负担,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使之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3.7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病人康复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劳动卫生教育。平时注意增强体质,在工作岗位上做好个人防护,勿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下班后洗手、洗澡,换衣服,以免毒尘进入消化道或呼吸道,防止再次中毒。
信息来源: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年3月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