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浅谈我国矿山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7: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5万个左右,其中煤矿近3万个,非煤矿山企业12万个;小型矿山占矿山总数的98%以上,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大多数矿山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认识不足,矿山企业推进体系建设的进展有待加快,安全生产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1 当前我国矿山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我国矿山事故总体情况
  我国矿山每年因事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居首位。以2002年1—11月发生的事故为例,煤矿企业3427起,死亡5791人;非煤矿山企业1482起,死亡1881人,,和矿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业生产力水平相当低,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效率低,其中地下小矿山是国民经济中最落后的行业,安全生产没有保障。
1.2 我国矿山行业的问题与差距
1.2.1 立法方面
  我国矿山安全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制定颁发了《矿山安全法》,已初步建立起非煤矿山安全法规体系,但也存在着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抵触的问题。
1.2.2 矿山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方面
  国家除煤矿实行垂直管理外,非煤矿山管理体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完善。二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出现了安全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等新问题。三是安全监察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易受地方政府对安全生产重视与否的制约。四是安全监察管理模式上,表现为安全监察项目不完善,方式和手段较落后,主要还是采取行政方式。无法做到法治、技治、人治的统一。五是矿山安全监察员数量严重不足,同时有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矿山安全技术培训,没有矿山实际工作经验,满足不了矿山安全监察的需要。
1.2.3 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执法方面
  一是我国矿山安全卫生监察执法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往往是出了大事故后,再开展大检查、地毯式的检查,容易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二是协同管理不够。由于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把关不严,管理不力,使得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民采矿点一涌而上,无证开采得不到禁止;三是多年来普遍存在重大中型矿山,轻小型矿山;重国有矿山,轻非国有矿山的现象。导致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非国有小矿山对管理不力,基本没有安全投入,致使其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重大事故频繁发生,死亡率居高不下;四是我国矿山安全监察经费普遍不足,监察装备缺乏,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监测仪器、交通通信工具也不具备;五是我国非煤矿山安全健康执法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处罚不力等问题。表现在重立法,轻宣传贯彻;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不依法办矿、治矿。同时还存在对事故查处不力,处罚太轻,事故责任追究不力的现象。
1.2.4 矿山安全的群众监督方面
  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
1.2.5 宣传教育方面
  一是安全意识、安全法制观念淡薄,其宣传教育较刻板、生硬说教,不生动、深入;二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教材和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发证的制度和办法尚不够完善;三是部分大中型矿山的民工和外包工程队的安全教育远不如正式职工。
1.2.6 矿山安全科研方面
  原冶金、有色、建材、化工、黄金和核工等行业均设立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经过20世纪90年代矿业的衰退,有关非煤矿山的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采矿专业也严重萎缩,勉强生存,有的已转向,绝大部分单位的人才流失严重,青黄不接。
1.2.7 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方面
  主要表现:只侧重追究工人的操作责任,忽视创造本质安全的物质条件;只侧重事故的追查处理,忽视事故发生前的-潜在危险性分析,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事后管理模式。没有在设计、基建、生产等环节的技术评估中纳入安全评价;没有把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挂钩,对安全经济学和危险损失的研究不够;没有重视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文化、现代安全管理技术的研究。
1.3 矿山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中国工业化对矿产品巨大需求的压力。今后,中国对矿产品的需求还将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而成倍增长,我国成为许多重要矿产品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的趋势已不可阻挡。并将迎来一个矿业快速发展时期;二是来自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保障矿产资源的持续供应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矿山行业面临的又一紧迫的问题;三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矿业的强烈冲击。加入WTO之后,国外大批矿产品将涌入中国市场,强烈冲击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保护下的许多矿山企业,预计将有不少边际矿山和老矿山被迫关闭。另外,如果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不能取得切实的进展,国外还将以人权和不公平竞争为由,对我国的矿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实行制裁;四是长期以来矿山伤亡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仅次于道路交通事故;五是矿业投资多元化。

2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承诺(守法与持续改进)和体系化管理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推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贯彻执行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出承诺,并要有相应的程序来跟踪法律、法规的变化,定期进行评审以判断其遵守的情况,以保证能持续有效地遵守各项最新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
2.2 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在现代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理论之上,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程序化、文件化安全管理。使企业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机制来促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
2.3 有利于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消除贸易壁垒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贸易壁垒。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把职业安全健康和贸易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借口设置障碍,形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另外,企业早日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取得国际通行证的必备条件之一。
2.4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改善作业条件,增强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危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发展也具有长期的积极效应。
2.5 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个现代化企业除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还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职工安全与健康的良好形象,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2.6 有利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
  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使每个员工都参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同时,还要求被认证企业要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提高安全意识。这样,可形成链式效应,以点带面,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7 促进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可以发挥政策鼓励和市场激励两个机制,调动社会中介机构通过技术服务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和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还是近几年的事,对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挑战的中国企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矿山企业更是如此。企业及全社会还需要对它有一个进一步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同时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工作上还需进一步理顺和加强。因此,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措施,对促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健康、快速、平稳发展十分重要。这就需要矿山企业通过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审核规范》的有效贯彻实施,不断改善我国矿山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减少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摘自《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第1期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