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HMS审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7:3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1 关于方针和目标的审核
如何审核方针和目标,是审核工作的首要环节。除了按标准要求,即方针要体现“两个承诺”之外,还要审核其是否结合企业实际,是否体现行业特点。在审核中发现,有的企业方针通用性很强,哪个企业都可以用,有的象标语口号,有的象表决心,这些都是不适宜的。对目标的审核,重点要审核如何量化,按标准要求,要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分解,这里的关键词是“相关”和“分解”。在审核中发现,有的企业不分相关与不相关,所有部门都有,其结果是在审核目标完成情况时,无法提供证据证实。另外,在目标如何分解方面常见的问题是,有的企业把总的目标之一,认为是与某几个部门相关,就不加分析,生搬硬套分给了这几个部门,把“分解”变成了“分配”,在审核目标完成情况时,同样无法证实。因此,在审核方针与目标时,应改变口号式方针,脱离企业实际的方针。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可分解性和可证实性。
2 关于职责的审核
职责的审核到位与否,对后续的审核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区别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特点之一。不但要审核部门与体系分工的归口或相关职责,还要了解、审核其本职工作的职责,这是我们在审核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在审核中发现,有的企业部门归口的要素职责与其从事的本职工作相差较远,不能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两层皮”现象。有的职能部门力不从心,造成了体系运行不顺畅、不协调。因此,只有把职责审核到位,与受审核方进行良好沟通,才能为后续的审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关子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审核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分两个阶段进行审核,对两个阶段审核的尺度、深度和广度必须把握好,否则,就会出现顾此失彼、审核内容重复的现象。笔者认为,第一阶段:是对主要要素(包括4.2、4.3.1、 4.3.2、 4.3.3、 4.3.4、 4.4.1、4.4.6、4.4.7、4.5.1、4.5.4、4.6)和部分现场的审核,重点审核辨识是否充分,策划是否到位,文件是否齐全、适宜和充分,审核时间和抽样量是否可以调整适当。第二阶段审核包括所有要素的审核和现场审核,重点审核体系控制是否到位以及第一阶段审核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是否做到举一反三,重点应在审核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方面,这样可以避免与第一阶段审核的重复。
4 关于4.3.1要素的审核
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审核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体系运行的核心。所以,针对此要素的审核很关键。在本文第二条谈到了关于职责的审核对后续审核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危害辨识要与其本职工作的职责和活动紧密相关,往往由于对职责审核不到位,对危害辨识充分性审核也不到位。其二,在审核时发现,不少单位把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也作为危害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不恰当的。体系中4.3.1要素要辨识的是物对人的危害,违章作业与违章指挥不属于此要素范围。另外,在辨识时往往容易遗漏进入现场的相关人员。以上3种情况应在审核时注意,使4.3.1要素的审核更加充分。
5 关于4.3.4要素的审核
识别在什么情况下要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是审核的焦点。按标准要求应该是在实现目标时制定管理方案,即针对重大的危害因素制定管理方案,但不是对所有的重大危害因素都制定管理方案。重大的危害因素分为改进型和纯控制型两种,笔者认为只对改进型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管理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使重大危害因素转化为一般危害因素。纯控制型的重大危害因素,需要靠程序、作业指导文件和制度控制,无须制定管理方案。同时,管理方案审核的重点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审核中发现,有的管理方案中的管理措施无可操作性。例如“及时更换脚手架”,“定期检查电器开关”,“认真学习操作规程”等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必须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可测量性。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工作需要在不断的审核实践中逐步完善,笔者仅就亲身经历谈了审核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与业内同行共同提高审核水平,做好体系认证工作。
——摘自《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第3期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