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认证 一张闯世门票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7: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有专家指出,2004年,中国企业将遇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面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最大考验,必须尽早进行规划。中国企业要转变观念和做法,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
有媒体认为,美国将于近期开始强制推广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受此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等,预计2004年将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于实施该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而这些考验、认证标准;都与企业安全生产紧密挂钩。
提起OSHMS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跟安全生产打过交道的人,大抵比较熟悉,只是前几年它被称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MS)。1998年我国机构改革,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和安全监察职能从原劳动部划归原国家经贸委,职业卫生监察划归卫生部,为避免混淆,改为现在的名。
OSH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其核心是要求企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是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与企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认证标准。它是指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对环保和劳工的责任。SA8000对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罚性措施、工作时间、薪酬等众多问题作了规定,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
这两种认证标准,都是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同的与劳动保护相关的认证标准,而后者实际上已与国际贸易挂钩,形成实施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1 OSHMS——有关OSHMS的国际、国内标准都有了。这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将是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
“OSHM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审议并倡导的,是国际上的潮流,目前已有近百个国家的政府组织鼓励企业应用OSHMS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安科中心)副主任吴宗之说,“这无疑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体系,因为国际上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烈,我国实施OSHMS的条件也已成熟,更重要的是OSHMS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介绍,目前我国负责管理OSHMS工作的官方机构,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监管委)。在2003年、11月1日《认证认可条例》施行之前,还有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目前,全国已有几千家企业通过了这个体系认证。截至2003年底,由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授权的认证机构有64家,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委员会已注册主任审核员345人、审核员992人、实习审核员5185人,而这些数字在2002年7月分别是18家、31人、185人、1958人。发展速度应该说较快。
早在2001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就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CB/T 28001—2001)》,是我国关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而在国际劳工组织第281次理事会会议上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为世界各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灵活和合理的基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规划科技司司长杨富认为,OSHMS的普遍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有人称之为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之后的第三张通行证。
2 SA8000——SA8000将安全生产包含于社会责任之中。我国沿海相关企业已经受到该认证标准的影响
然而,也有人说,SA8000才是继ISO9000和ISO14001之后的第三张通行证。它强调社会责任,在安全与卫生方面也规定得较为详细,如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提供清洁卫生的生活设施;保证职工宿舍的安全卫生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采购力度,我国企业受SA8000的影响越来越大。2002年,SA8000开始影响我国纺织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出口。截至2003年9月30日,全世界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285家企业获得SA8000认证证书,其中中国有45家企业获得认证,仅次于意大利的52家。
据中国标准化协会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至少已有8000多家工厂接受过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审核,有的企业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更多的订单,部分工厂因为没有改善诚意而被取消了供应商资格。目前,我国遭遇SA8000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玩具、鞋类、运动器材及五金行业的产品。
2002年9月,广东中山市一家鞋厂因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曾被客户停单两个月。同年7月,因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单的困境。地处内地的出口企业,同样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重庆一家化工公司为了向一家全球最大精细化工企业出口化工中间体产品,先后接受了该公司两次严格检查。更多的企业则是因为达不到SA8000要求,而痛失产品出口订单。
如此,对于SA8000,国际上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而在我国国内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3 争论——SA8000究竟是美国等国家新设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还是真正为了保护劳动者?究竟应不应该推广它?
有的媒体说,SA8000可能成为出口新壁垒。《粤港信息报》著文《美欲挥SA8000大棒,珠三角须提防》,认为美国很可能把SA8000的大棒挥向中国企业;将对中国产业界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珠三角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有的媒体说《SA8000不是美国的大棒》,它作为一种外力促进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是一件好事,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对此,安科中心副主任吴宗之认为:“凡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都是推荐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但事实上,SA8000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牵头搞的一个认证标准。该标准要求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条款认证,并要求该企业相关的供应商都通过相应条款,从而形成非关税贸易壁垒。”
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马林聪说:“表面上,该标准采用由企业自愿申请,经过考察符合SA8000后才予以认证,但实际上,一般都是英美客户下订单的时候,提出必须符合这一条件。因此实际上它带有很大的强制性。”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研究员黎友焕是一位研究SA8000已经有好几年的国际经济贸易专家。他认为,SA8000作为社会责任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社会责任规范,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体系要求。将社会责任和管理相结合起来可以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有助于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劳工权益。但在关税和一般非关税贸易壁垒不断被削减,而新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且越来越隐蔽的当前国际贸易新形势下,SA8000很有可能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有力工具。
他说:“SA8000有它合理之处,但是,我,国作为纺织品、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对劳工的保护虽已开始并已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但毕竟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一旦被严格要求实施SA8000,则原有的竞争优势将大打折扣或者不复存在,甚至就是不能符合要求,失去已经占领的市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赵琼认为,对于SA8000,推广是有意义的,但不宜夸大,必须跟美国政府分开,因为认证机构是民间的、独立的机构,与政府无关。
4 思考——一些企业肆意延长职工劳动时间、无视生产安全……这种建立在牺牲现代化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引起人们反省
吴宗之认为,从内容上来看,SA8000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内容,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SA8000与OSHMS之间互无影响。
愿意通过SA8000的企业,都是与美英客户有经常性往来的纺织、玩具、鞋类等企业,是迫不得已的,参与其认证的机构全部是国外的机构,目前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认证机构可以接受SA8000认证办理申请。而后者通用于全国各行各业,只要有条件的都可以通过,其认证机构绝大部分是国内的。
另外,有媒体认为,美国于近期开始强制推广SA8000认证标准,将劳工权利与订单挂钩。受此约束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制鞋、化工原料、纺织等,预计2004年将有85%的中国生产制造企业遭受由于实施该标准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黎友焕指出:“OSHMS和SA8000正好反映出:安全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保障,保护所有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既是政府也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眼里,廉价劳动力可能是他们提高本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就出现拖欠工人工资、肆意延长劳动时间、无视生产安全等状况,甚至出现了一系列惨不忍睹的人为安全生产悲剧。这种建立在牺牲现代化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引起我们的反省。”
他认为,已经到了关注企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的关键时候了。对于那些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的企业及其产品,应加以限制和制止。拒绝一些不负社会责任的商品,这样做只会对那些践踏劳工利益的地方和企业构成压力,只会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5 建议——坚决反对把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加强国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结合中国国情,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目前,SA8000问题虽已引起我国商务部的充分重视,具体政策正在研究之中,但是,目前对SA8000的研究在国内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别说国内很多企业还不认识SA8000,即使是国家主管部门也很少有人从事SA8000的系统研究,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也是凤毛麟角。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通过OSHMS的企业在全国企业中仅占极小比例,且大多数是经济效益较好、重视安全生产的大型、特大型企业。
另外,因咨询机构的专业水平问题,OSHMS还不完善,严格按程序进行审核容易做到,但抓不住审核重点,特别是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及控制方面的审核重点是大部分认证机构的弱点。
那么,如何应对类似认证标准对我国企业的冲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的一位负<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