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建筑行业审核4.4.2要素应关注的问题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7:2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由于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建筑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在施工作业中,常常伴随一些伤亡、伤残等事故的发生。事故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故的统计分析看,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如何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作业风险,是审核员在审核中最为关注的问题。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根本。然而,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构成及作业特点等,在职工的培训方面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笔者认为,审核员在审核4.4.2要素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 培训是否有针对性

  建筑行业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城,农民工能吃苦,体力好,成本低廉,很适于建筑施工的特点。但由于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方面的知识,安全意识低下,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特种作业,有的没有进行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作业证书,就从事特种作业,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故。例如,某个电路安装施工队的一名年轻壮工,跟着电工师傅检查电路,在师傅不在的情况下,私自蹬梯骑上一个铸铁下水管,用手去接一个电线接头,结果触电死亡。4.4.2要素指出:”培训程序中应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承受的风险。”由于建筑行业人员的状况和作业的高风险,培训不应该减弱,而应加强,并且应该针对农民劳务的特点进行培训。

2 培训是否关注人员的流动性

  由于市场的竞争,追求高利润、低成本,在劳务的选择上,存在着流动性较大,尤其是一些技术工种,如架子工、钢筋工、电工、电气焊工、装饰装修、水电路安装等,流动性更大。有的作业时间一个月,有的在某一时间内完成某一项工序,时间越短越好。这些包工队伍专业性强,往往由包工头带领,对这些人的考核与监督难度较大。这些队伍临时性较强,有的无证上岗;有的作业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施工中不注意防护;有的生活区与作业区混杂在一起等。而对这部分队伍,有的建筑公司也由于工程紧,只求尽快完工而疏于管理。4.4.2要素要求用人单位“制定并保持培训计划”,频繁的人员流动,如何保证培训计划的实施,如何保证培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是审核员应关注的。

3 培训是否关注人员能力的鉴定

  在施工作业中,对于包工队伍的施工作业要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以保障施工作业保质量的完成。但在审核中发现,对于审核员询问如何进行培训时,有的受审核方提供的往往是安全交底记录,以安全交底代替培训。安全交底能否代替培训呢?安全交底是指在某个工序作业时,对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安全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而4.4.2要素最终强调的是能力,并“对接受过的培训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具有了这个能力才能上岗,不具有这个能力不能上岗。可是在这方面,一般对能力的鉴定往往以包工队长的许诺来代替,很难进行考核。当然,长期合作的施工队伍比较容易做到。另一方面,在安全交底的签字上,一般也是包工头或作业班长签字,到底他们是否向自己的作业成员进行了培训和安全交底,也无从考核。

4 培训是否关注特殊岗位人员

  建筑行业中许多工种都有严格的上岗证制度。如:技术人员、安全员、核算员、塔吊司机、卷扬机司机、电梯司机、架子工、电工、电气焊工等工种,都需要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这些持证上岗人员是否具有资质,是审核4.4.2要素的一个重要内容。审核中发现,稳定的管理人员的档案一般比较齐全,而对于其他工种的人员的档案就不健全。由于人员的不稳定,对其文化素质、工作经验等底子不是十分清楚,给培训计划的制定增加了难度,那就更难于实施了。

5 是否有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培训

  由于建筑施工是露天作业,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如大风、雷雨、夏天高温等等。还有一些潜在的火灾、突发事件,如何防范,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出现以后怎样应对,应该做一些预防与应对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如:恶劣天气下的防护,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灭火器的使用等等。施工现场一般是多个分包方在同时作业,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也是产生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某施工现场,一分包方在高层拆卸浇筑模板时,不慎将一支撑管柱掉下,正好砸在楼底边维护脚手架的另一分包方的一名员工头上,抢救无效死亡。因此,多方施工作业的防护等培训也十分重要。

6 结论

  建立一只稳定的劳务队伍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这样有利于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人员能力的考核,有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职工的管理,有利于事故的预防。审核员在审核“4.4.2培训、意识和能力”时,应注意了解劳务队伍的基本情况,培训是否有针对性;关注分包方的能力确认和流动情况,安全交底是否到位,培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尤其是关注特殊工种的持证上岗的情况,应急情况的预防与应对,这些对于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和企业风险的降低是十分有益的。


          ——摘自《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第2期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