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是以油气生产为主,集勘探、开发、施工作业、后勤辅助、多种经营、社会化服务等专业门类齐全的特大型企业。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线长面广、野外流动作业、条件艰苦、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油田按照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行HSE管理体系,树立HSE管理的新理念,突出风险管理,严格安全生产监控,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努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油田推行HSE管理体系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HSE培训教育,树立HSE管理新理念
转变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持续改进、超前预防、程序控制的新理念,是有效开展HSE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油田把HSE培训教育作为一项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管理者的培训。2002年,新加坡诺卫咨询公司的专家对油田的领导、机关处室长、各二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了HSE培训。油田胜利采油厂、黄河钻井总公司两个HSE试点单位举办了13期800余人参加的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对建立HSE管理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是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在油田HSE培训中心举办了HSE管理体系培训班38期,3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理论培训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专业人员掌握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为油田全面推行HSE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强岗位工人的培训。油田培训部门积极做好HSE培训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纳入到职工的日常培训工作中。全方位的HSE培训,使职工认识到实施HSE管理,不仅是油田安全生产管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油田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职工自身安全健康的需要。
突出风险管理,认真治理安全隐患
油田在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贯彻积极预防的方针,重视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把风险评估作为核心工作来抓,下大力气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一是油田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综合性检查与专业性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厂、矿、队、车间和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油田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是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普查和识别。油田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劳动保护研究所等多家专业单位,依照有关标准,开展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检验检测工作,识别生产和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胜利采油厂全面评估生产中的风险,自行设计了《作业岗位分类统计表》、《预危害性分析项目统计表》等5个表,编制详细说明及具体典型事例,收集了1500多个岗位1900多个工序以及3200多个设备设施等的基础资料数据,初步查找出342个风险度较高的危害或风险,使生产领域内绝大部分与生产有关的操作活动及设备设施的风险得到了确认。
三是开展海上风险评估工作。油田聘请了挪威船级社(DNV)对海上石油设施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收集了中心二号平台、CB25B/CB27A和中心一号至海三站海底管线评估所需的资料。为治理中心二号平台振动隐患,油田投资1000万元,联合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单位,对该平台的振动情况进行了检测和模拟实验,查找平台振动的原因,研究出了治理方案,项目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加强承包商的管理。油田下发了《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承包商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事故。对新入网的工程项目承包商严格按规定办理安全资格确认,对已入网的工程项目承包商进行清理整顿。油田组织人员编写完成了《承包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及管理》的培训教程,对承包商举办了3期培训班,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油田工程项目承包。
五是认真开展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油田首批23家参与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评估的单位,按照评估标准,认真进行了自我评估。在此基础上,油田评估中心严格按要求,对各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促进了各单位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是加大隐患整改资金投入力度。油田建立了隐患整改备忘录,落实隐患整改责任制,积极筹措隐患治理资金。今年,认真编制了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按销售收入的5‰提取安全技术措施经费,预算总资金约2亿元。油田还对事故隐患进行普查,油田领导对8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专门召开了办公会议进行了研究,拿出专项资金5373万元整改事故隐患。油田成立了10个隐患治理项目组,按照项目管理要求,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确保彻底治理事故隐患。
建立体系文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油田在体系文件的建立过程中,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实际运行中验证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一是在基层队检验HSE管理实施程序的运行情况,发现错误及时进行改正。油田试点单位胜利采油厂已全部完成程序文件的编制,并确定了一个采油队、一个作业队为试点单位,从基础设施、生产操作、监督检查、体系推行等方面重点监测,根据其生产实际,针对性地编制了《作业队HSE管理实施程序》、《采油队HSE管理实施程序》,在现场进行运行和监控反馈,由实践来检验是否可行和有效,然后再加以制度化。
二是充分发挥削减工作卡的作用。油田HSE试点单位胜利采油厂作业队推行了《基层队HSE风险评价与削减工作卡》。要求每天都由值班干部根据工作安排和操作内容,提前签发各项《风险评价与削减工作卡》,利用点名会的时间发放给各个施工负责人。每位负责人在各项施工开始前必须将工作卡的内容进行宣读,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清楚此项工作的风险所在,以及相应的削减措施。施工人员可根据现场实施情况补充削减措施,并将补充措施填写到工作卡上。每项工作结束后,负责人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班后评价,并做好记录。
三是积极开展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胜利采油厂针对开发系统的生产特点,组织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经常进行应急演习,保证每个职工都熟悉应急程序,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变步骤和处理手段,提高反事故能力。今年采油厂两次组织集输泵站、作业现场的消防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足,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泵站消防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把消防职责真正落实到岗位值班人员头上,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应急抢险能力和消防安全意识。
严格监督审核,有效控制关键环节
监督和审核是HSE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推行HSE体系过程中,油田加强了关键生产装置、生产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了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监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标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加强重点施工的监控。油田在推行HSE管理过程中,加强了工业动火、拖航工作、高空作业、装卸船作业等重点施工的监控。制定了《胜利油田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严格动火审批,切实做到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安全人员监督到位。提高了海上油气生产的动火等级,每年海上动火作业近300次,均做到了有详细的动火措施,有安全生产人员监护,实现了安全生产。平台拖航是一项危险性大的作业,曾经出现过一些险情,油田根据有关标准,制定了平台拖航审批制度,规定小于100海里的由二级单位审批,大于100海里的由主管副局长审批。目前,油田海上每年有60多次的重大拖航任务,每次都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严格执行制度,选用有富裕动力的拖轮参加作业,保证拖航作业的安全。
二是加强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和重点设备、设施的安全监控。油田制定了《关键装置要害部位检查细则》,明确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检查要求;落实了领导干部承包安全生产要害部位和风险抵押制度,强化了各级领导对要害生产部位的安全责任。为加强海上要害部位和关键生产装置的安全监督,中心一号、中心二号、海洋钻井平台、井下作业平台均配备了安全工程师。海洋钻井设立了安全监督站,对派出的安全工程师实行专业化管理,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属于安全监督站,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安全措施的落实。
三是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人员的安全生产监控。油田结合不同时段安全生产的特点,制定了《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特别规定》、《节假日车辆“三交一封一定”制度》、《雨季“八防”安全生产规定》、《冬季“六防”安全生产规定》等安全制度,加强对这些特殊时段的安全监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车辆驾驶员的安全素质直接影响交通安全,为此,油田制定了《驾驶员酒后开车实行“四个一”处罚的规定》,(“四个一”:即降一级工资、一年不得奖金、吊销执照一年、罚款一千元)。油田还出台了《副科级以上干部驾驶油田车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驾车的交通安全管理。
注重员工健康,努力提升队伍形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