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多,野外施工队伍多,外部环境复杂等特点,安全、环保工作管理的难度相当大,因此,一直是企业不断探索、创新、改进的重点基础管理工作。几年来,中原油田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不仅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闯市场的竞争能力,而且对提高员工素质、强化企业安全与环境管理、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推行HSE一体化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1、增强了施工队伍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拓展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多年经验积累的成果,得到了世界上主要石油公司的认可和实施,成为石油工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和HSE管理体系成为工程项目招标的先决条件,否则将被拒之门外。中原油田在闯市场求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原队伍要走向国际市场,安全、环保、健康管理必须与国际接轨,必须建立完善HSE管理体系,这是在国际市场竞标成功的基本保证。
1993年,中原油田首次参加新西兰石油勘探开发公司在湖南洞庭湖钻井反承包项目的投标。虽然我们挑选了最好的队伍和装备,而且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对外方提出的“轮休人员上岗前培训、泥浆池防渗措施、生产及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及蔬菜质量、救护车与现场医生配备、营地建设、厨房卫生、厕所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我们所未曾接触和考虑过的,因此在标书制定阶段,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获得了项目施工资格。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的队伍得到了严格的锻炼,对HSE管理体系的先进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成为我们外闯市场必备的条件。1997年我局在菲利普斯公司山西煤层气项目投标时,同时有7家公司参加投标,其中国外3家,国内4家。外方在考核投标方的标书时,我局技术标名列第二,但由于HSE标书编写科学、合理,充分满足了现场和外方的HSE要求,最后我局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中标。近几年地质调查处、地质录井处、井下特种作业处、各钻井公司在与外方公司合作中,都因为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多次竞争标一举成功。
2、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证,是增强全员责任意识、体现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HSE管理体系逐级、逐岗位明确人的安全职责,规范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把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操作、服务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促使职工在生产中自觉地履行安全责任,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了实处。中原油田结合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认真执行了领导干部“四项制度”,即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制度、领导承包要害部位制度、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和重大事故追究制度,促使各级领导把HSE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同时,HSE管理体系对生产、经营、设备、财务、党政工团等各个部门以及生产岗位的各个工种都明确了HSE责任,真正达到了“一岗一责”的要求。中原油田在实施HSE管理中,共制定出1230个工种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在全体员工中逐人签定了《安全承诺书》,建立了定期考核制度,保证了责任落实、承诺兑现,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HSE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在于:它把安全、环保、健康管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依照HSE管理体系,从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到各种安全标识,从施工前的风险评估到定期岗检制度,从安全教育培训到各类安全活动,从施工队伍的资质到每个岗位的操作规程,以及人、机、物、环的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范。这种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全面促进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HSE的核心是风险管理,HSE认为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通过事前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计划,积极消除隐患,前移事故控制关口,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通过实施HSE,中原油田在安全环境管理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HSE试点以来,工业伤亡事故逐年减少,特别是500个HSE试点基层队都实现了零事故的目标,全局工业伤亡事故发生率下降了75%,出现了油田历史上安全生产最好的局面。
4、促进了职业卫生管理,保障了职工的身心健康
劳动者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生产高质量和高效率地顺利进行,保护职工的健康是安全生产中的第一要素。因此,油田各单位按照HSE管理要求,不仅对新入厂的大中专学生、职工进行健康体检,而且建立了特殊工种人员定期查体制度,及时发现劳动禁忌症,及时调换不适合本工种工作的人员。尤其是引起了各级领导对工作环境的重视,各单位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每个基层施工单位建设了高标准的宿舍、食堂、厕所等,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并配备了先进的劳动防护用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治理噪音、粉尘等影响健康的因素,有效地减少了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危害。
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一场改革,中原油田在实施中经历了感知、认识、试点和推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机制,为HSE的实施提供组织领导保证
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决心和承诺,建立HSE管理体系和实施HSE管理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对此,中原油田的主要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多次明确指出:HSE的实施是中原油田发展战略的需要,各级党政一把手和安全、环保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安全环保管理部门要当成头等大事具体抓。
为保证HSE的顺利推行,中原油田从1997年11月开始,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的HSE管理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中原油田HSE试点工作。技术安全监督处专门成立了HSE管理科,具体负责HSE实施程序的编写、宣传、培训、指导和持续改进工作。主要生产施工基层单位设立了专职HSE监督员,自上而下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机制,为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和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HSE意识
从传统的管理方法导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必须首先实现意识和观念的转变,这是HSE管理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到HSE管理的运作和最终成效。因此在HSE试点中,我们加强了对管理干部、岗位职工的HSE体系内容和HSE意识的培训教育。
为提高领导干部的HSE意识,我们多次邀请有关的专家教授到中原油田系统讲授了HSE管理知识及中国安全法制知识。油田领导、机关处室长和所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主管领导全部接受了培训。针对安全环保管理人员,我们举办了“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高级培训班”,对油田主管安全环保的领导、安全科长、安全工程师进行HSE专业培训,并经过考试合格后颁发了上岗证书。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外出培训和聘请专家到油田讲课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层次办班相结合、重点岗位培训和对全员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HSE培训活动。2002年5月份以来,油田举办HSE培训班29期,培训各级领导和生产骨干1196人,试点单位进行了全员培训,3800多人取得了油田颁发的“HSE上岗证”,取证率达到98%。我们还先后两次组织对油田主要生产单位的科级及以下管理干部和岗位操作人员42000人进行了HSE上岗证考试,技术安全监督处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建立题库15套,针对各单位不同的工作特点使用不同试题。通过强化HSE培训,提高了全员的HSE意识和技能,增强了员工遵守HSE规范和程序的自觉性及处理HSE方面事务的能力,为中原油田全面推行HSE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落实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事故应急预案,狠抓隐患治理
HSE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就是对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事前评估,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隐患削减计划,有效地提高各个施工环节的安全可靠度。
中原石油勘探局从2002年6月开始,组成专业小组,经过5个月的努力,对钻井、固井、管具、测井、录井、油田建设、机械制造和修理等单位进行全面的工作危害分析,通过分析每一项工作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找出了安全生产的关键点,共分析施工工序831个,找出关键点202个,并逐项制定了防范措施,通过专家审核、确定,印制成书,组织岗位职工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事故识别和控制能力。
油田分公司也针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安全,按照HSE实施程序,每季度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逐个车间、逐台设备、逐个岗位地进行安全检查,编制出检查技术报告后输入安全监控中心,并针对事故隐患,逐项制定治理整改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使每个岗位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应急预案,预防措施都心中有数,有效地强化了事故预防工作。
在基层施工中,各单位按照HSE程序,认真抓好班组风险评价和查找隐患工作。上班工人到现场,接班前和工作中自查各岗位隐患,将检查处理结果汇报班长,由班长填写活动记录,并安排整改,如现场确实无条件整改,班长立即向上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