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夯实基础 持续深入推进HSE管理体系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6:1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2002年4月19日,广州分公司举行盛大的HSE管理体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宣布从即日起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第一家全面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炼化企业,广州分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先进管理经验,逐渐走出了一条有着自身特点的HSE管理之路。


    HSE管理体系发布之后的实施推进工作


    1 有计划、分层次、分步骤实现作业HSE管理指南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是整个HSE管理体系的核心,简而言之,HSE管理体系就是一个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治理)、个人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度的过程。因此,在体系正式发布实施之后,广州分公司制定了“HSE管理体系实施推进表”,并要求各基层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分公司体系建立的步伐,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HSE管理体系实施计划,保证HSE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良好运作,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在HSE体系实施过程中,广州分以司注重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如何用好、用活作业HSE管理单,广州分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员工HSE意识渐进相适应,确定了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作业HSE管理,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作业部/车间开出工单作业的日常检维修工作;第二层次是分公司内部检维修单位开出工单与生产有关的作业;第三层次是与生产有关的重大操作(A级操作);第四层次是管理职能部室与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及变更决定。

    目前,针对日常检维修工作,紧紧抓住牵涉面广和危险性大的施工作业环节,针对以往施工作业管理规范虽多,但比较凌乱;审批环节不少,但缺乏量化评估的状况,首先在第一层次各作业部/车间开出工单作业的日常检维修工作中实施作业HSE管理单,将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引入对施工作业的管理,确保将现场施工作业风险消除或者降至最低程度。要求作业负责人在作业前牵头组成工作危害分析小组,对每个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并逐项落实安全措施,在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之后,才能允许开工作业,以此来保障施工作业的安全。通过实行施工作业填写《作业HSE管理单》制度,对施工作业的风险进行预先分析、评估、治理,大大地减少了施工作业中事故的发生。

    目前,广州分公司各职能部门正在对分公司检维修单位内部开出工单与生产有关的作业、与生产有关的重大操作和与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及变更决定进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争取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早日出台相关的HSE管理制度,规范此类作业,稳步提升管理水平。

    2 开展作业HSE管理单实施竞赛,提高员工风险评估的水平

     为了推广作业HSE管理单的实施,广州分公司于2002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在生产作业部(车间)范围内开展了作业HSE管理单应用竞赛活动。本次竞赛活动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管以上领导参加;第二部分由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安全员、工艺员、设备员)参加。收到参赛作业HSE管理单96份,基本上实现了全部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为了查漏补缺,提高运用HSE管理单的熟练程度,广州分公司组织了专门的评审小组,对每一份管理单都进行了认真的讲评 ,并对相应的优胜者进行了奖励。通过本次竞赛活动,基本摸清了作业HSE管理单的使用现状,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改进这方面工作。同时,作业HSE管理体单竞赛也是一次很好的推广、普及相关知识的好机会,为实现全员参与作业HSE管理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在乙烯改扩建项目中运用HSE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系建设工作

    广州石化乙烯改扩建项目工程任务紧,工作难度大。如何保证在边生产边施工情况下,运用HSE管理保障生产平稳、作业安全,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对以往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广州分公司紧紧抓住人的因素做文章,在改扩建项目管理中注重“以人为本”,运用HSE管理体系简单而有效的步骤分级法对监护人员的工作做了规范(见图1),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1 监护人员工作流程图

    实现HSE管理目标,一切工作的基础都应该是建立在危害识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为了确保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分公司组织项目所在单位,在各类施工作业之前,严格按照要求,协同相关部门进行项目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工作,对评估出来的重大危害,分为分公司级和作业部(车间)级进行分级管理,跟踪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在此过程中,明确各人职责,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措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有制度管”。

    保障现场作业环节的安全、环保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护人员是否尽职尽责。改扩建项目点多、面广,分公司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组织了一支监护队伍,进行现场全方位监护,保障作业顺利完成。在规范监护人的管理中,广州分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首先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流程,规定了监护作业的具体工作步骤;其次是制定了现场监护工作的七项检查表(动火、动土、高处作业等),为监护人提供了明确的监护准则。此外,对监护人进行了严格的教育、考核,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乙烯生产特性、直接作业环节的有关管理规定,还包括了防护器材的使用、自救互救、现场环保知识、作业HSE管理单等相关知识,并实行上岗证制度,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者一律不能从事监护工作。

    4 加强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风险控制的核心就是事前对危害的预防,因此针对已经识别评价出来的危害,除了认真制定控制措施,通过工程、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方式进行控制、消除外,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做到“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处理得当”。为此,广州分公司在6月4日~14日又组织了11个作业部(车间)和动力事业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反事故演练竞赛活动,并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即: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会识别、会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和事故。演练内容包括了生产突发事件、消防、急救、电气维修等各种可能发生的危害,不单是生产作业部参与了演练,仪表、电气、检验、消防等单位同样也积极参与了事故预案的演练。针对本次演练暴露出来的问题,各相关单位也认真组织整改,并作为下一次事故演练竞赛重点检查对象。通过本次竞赛,使得整个广州分公司生产应急保障系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增加了确保生产“安、稳、长、满、优”的信心。

    5 加强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和相关方的HSE意识和技能

    为使体系实施的各种信息在员工和相关方面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了解,对内我们通过召开HSE例会、副班学习、报纸报道、黑板报、交接班会、HSE月刊等渠道将HSE的信息在员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沟通。同时根据体系建立、运作的实际需要,要求各单位积极加强培训,实现全员参与,逐步提高员工HSE意识。首先从领导抓起(主管以上),从技术管理人员抓起(三大员),特别是组织本部门HSE骨干对班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实现HSE培训网状辐射的功能,最终达到全体员工了解HSE,参与HSE,共同建设HSE。同时,组织人员深入作业现场了解生产运行的实际过程,得到相关的信息,编写切实可行的运行控制文件。并在各单位挑选对HSE管理体系了解较深的人员,开办了一期HSE体系审核员培训班,为体系的审核和持续改进做好准备。

    广州分公司HSE管理体系建立之后,非常注重协商与沟通环节,除了对内进行培训和信息通报以外,也逐步将有关HSE业绩与政府和新闻媒体进行交流。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家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炼化企业,广州石化还非常注重与其他兄弟炼化企业在HSE体系管理方面的交流,通过与其他兄弟单位的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完善不足之处,实现持续改进。

    加强承包商HSE的管理是HSE体系能否正常运作的又一重要因素。如何管理好承包商,除了制定严格的程序以外,保持与承包商的持续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因此,广州分公司不断与系统内部的动力事业部、检安公司等大型承包商和其他外来单位等小型承包商利用座谈、协调会、走访等方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向承包商解释分公司的有关规定,同时也认真听取对方意见,不断改进对承包商的管理。

    6 规范HSE体系资料台账、组织作业部(车间)编写HSE实施综合管理手册

    体系的文件、资料和记录是HSE管理体系建立并得以实施的一种文字化的依据,也是体系审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往在安全、环境和工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资料,各有一套,而且各种版本都会存在,为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实现体系管理,广州分公司对以往的各类资料进行了分类汇总,将一些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资料台账的管理严格按照HSE体系要求进行,将风险评价的材料集中起来,既可以作为制定目标、指标的参考依据,又可以指导现场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原有资料台账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法规资料、承包商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台账,以及体系管理所特有的内部审核、管理审核台账。

    根据集团公司HSE体系实施的要求和Q/SHS001.7—2001《炼油化工企业生产车间(装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的规定,要求各生产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