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工业是一种高风险、高危害、高投入的行业,一旦由于管理不善或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不去预测或预防,将可能导致相当大的危害或损失。为有效地减少石油生产中高风险所带来的灾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先后推行实施了HSE管理体系,使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从勘探开发、石油储运、管道建设到油气深加工等领域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缩短了与世界石油发达国家的距离。但是这只是刚刚迈开了在HSE管理方面的第一步,深入具体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国内与国际工程在HSE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
我国目前从事HSE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以前从事安全、环境或健康工作的,真正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员凤毛麟角。虽然通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但是对HSE知识的掌握和对HSE标准的理解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事安全工作的对环境和健康知识了解甚少,从事环境工作的对安全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欠缺,从事健康工作的对安全和环境不甚了解,也就是说,我们缺乏HSE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国外从事HSE管理的人员基本上都要接受3~5年的正规系统教育,他们不但对程序文件研究掌握透彻,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很有经验,一旦在程序文件中写上了应该怎么做,便会从该项工序的开始追踪到结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外一些国家已经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特别是国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相继完善了自己独立的HSE方面的软件,这些大的石油公司已经有成熟的东西。
管理理念上的差导主要体现在对HSE的理解上。编制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是我们一贯的做法,编写文件的套路和模式大同小异,这个模式也主要来源于石油行业的标准。虽然我们编写文件倡导的是“做什么写什么,写什么做什么”的原则,但是写到什么深度,做到什么细节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基本上是凭着对“标准”的理解和编写人员的经验来编写。一般说来,对“标准”理解透彻、经验丰富的人员,编写的HSE文件可操作性更强、更贴近实际,否则文件就会出现偏离实际的现象,应用到实际作业当中就会出现难以操作或不能涵盖生产活动范围的局面。
国际石油工程管理的监理、业主的管理理念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工程,而是从设计、施工、运行到该项工程结束的各个阶段,考虑对员工以及周边人群的健康有何种影响,安全上存在何种隐患,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可以用“瞻前顾后”这一成语来概括。
“瞻前”就是在工程尚未开始前,对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大多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定量的评价主要借助于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定性的评价主要借助于法律法规或业主的要求。在欧美等国家的大石油公司,都有自己开发的用于HSE管理的计算机软件,如某些风险评价软件,用数字表示风险的等级,用云状图表示安全区域的范围,这样既可以直接表示某个区域的危险等级,又可以划分出区域的安全状态,令人一目了然。
“顾后”可以理解为对事先分析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造成的后果的评价,这种后果可能给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威胁人员的安全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分析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可以防止风险造成的后果扩大化,把因风险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在国外石油工程的管理中,对每一个参与工程的单位(常常是多个单位从事一项工程)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管理,并将这个标准制作成合同文件的形式,要求所有参与该项工程的单位均要覆行合同的要求。合同里既包括HSE文件的编制,如风险管理、施工环境管理、员工生活标准等,又要考虑本工序的HSE文件与相邻的其他单位的要求,以及健康、安全和对员工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等的影响。
在国内除了石油行业逐渐对HSE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外,其他行业只是部分借鉴了HSE的管理理念,而没有完全按照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进行系统的管理。而且考虑问题通常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方的考虑很少,只是让相关方按照我们的意图要求编写相关的文件,通过HSE审核(审计)最后发现相关方的不足。这样只考虑实施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控制,没有反映出HSE全过程管理的理念。
HSE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等活动,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期望达到以最小的HSE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障目标。我们对风险的描述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用语言描述得较多,用定量的方法描述得较少。虽然我国在“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中提出风险评价方法,制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标准,但是针对石油、石化风险管理的教科书或标准很少,大多数的油气储运、管理施工等领域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由企业自己进行的。企业在进行相应的危害辨识或风险评价时,除了极少部分内容参照国家和行业已有的标准外,其它部分只有靠企业自己制定标准了。这样就会出现对风险的等级划分虽然是同一个级别,但是产生的后果却是不一致的。
国外大的石油公司对风险的等级划分除了采用商业计算机软件外,还研发了本公司内的用于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计算机软件。这样有了相对统一标准的计算机软件,所得的结果误差范围就会缩小。对危险的辨识分析,通常采用HAZOP(Hazard Operability)会议的形式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对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这个评价即包含定性的评价也包括定量的评价,但是主要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风险。借助于软件对关键的设计、施工工序、工艺、运行管理、环境影响等进行相关的分析,并且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承包方、业主(投资者)和监理共同确认,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建立相关的跟踪程序文件,属于哪个阶段的风险应在哪个阶段的工作开始前制定相应的措施,能关闭的进行关闭,不能关闭的要制定风险消减计划,使风险始终外于受控状态。
虽然国内与国际工程HSE管理的起点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减少因工程给环境带来的恶果,减少潜在的危害,减少对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健康伤害,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危害辨识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意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带动HSE管理的一体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HSE管理水平将会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