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OHSMS知识46问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2:3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1.企业实施OHSMS的作用?<?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企业实施OHSMS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劳动条件的改善,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来说,其作用如下:


①推动OHS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②使组织的OHS管理由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促进OHS管理水平的提高;③促进我国OHS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④全面规范、改进企业的OHS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⑤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


2.危险评价的概念、重要性


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分析预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危险危害程度,以利于提出科学合理和可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按其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由于OHSMS的实施目的在于控制危险危害因素,改善组织的OHS绩效,因而全面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重要危险危害因素成为OHSMS建立与保持的基础,对评价出的这些重大因素的控制与管理成为OHSMS的管理核心。


3.简述一种评价方法


以事件树(ETA)分析法为例。ETA危险评价分析方法是: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其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ETA分析步骤如下:


①确定或寻找可能导致系统严重后果的初因事件;②构造事件树,先构造功能事件树,然后构造系统事件树;③进行事件树的简化;④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4.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可分为如下6大类:


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例如: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


②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


③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致害动物);


④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心理异常);


⑤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


⑥其它危险、危害因素。


5.标准对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有何要求


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定、评价、更新危险危害因素,特别是重大危险因素,尤其是在出现新问题时能及时更新,确保体系的要求。


6.职业病的分类


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87)卫防字第60号文件新规定职业病范围共9类(99项):


①职业中毒,如SO2中毒、CO中毒。


②尘肺,如矽肺、煤工尘肺。


③物理因素职业病,如高原病、放射性疾病。


④职业性传染病,如:炭疽、森林脑炎。


⑤职业性皮肤病,如:光感性皮炎、电光性皮炎。


⑥职业性眼病,如:化学性眼病烧伤、电光性眼炎。


⑦职业性耳鼻喉病,如:噪声聋、铬鼻病。


⑧职业性肿瘤,如:石棉所致肺癌,焦炉工人肺癌。


⑨其它职业病,如:化学灼伤、金属烟热。


7.“劳动法”关于OHSMS有哪些内容


“劳动法”共13章107条,其中第6章为“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条款(第52条至57条),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关于用人单位在OHS方面的权利义务的规定。第52条、54条


②关于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三同时”制度的规定。53条


③关于特种作业上岗要求的规定。55条


④关于劳动者在安全卫生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56条


⑤关于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处理制度的规定。57条


8.“三同时”制度的概念?


“三同时”制度是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建项目、技改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OHS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


①建设项目必须进行OHS论证;②设计文件中应同时编制OHS文件;③施工单位不得更改OHS设施的设计;④项目竣工验收必须进行OHS验收;⑤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不得将OHS设施闲置不用。


9.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人护(1998)1号分为7类:


①头防护类;②呼吸器官防护类;③眼、面防护类;④听觉器管防护类;⑤防护服装类;⑥手足防护类;⑦防坠落类。


10.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概念、内容、核心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是组织行政岗位责任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OHS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OHS方针和“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各级负责人员、各级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OHS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其核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1.制定OHSMS目标应考虑的因素


①法律法规;②组织自身危险、危害因素;③相关方;④持续改进。


12.标准对制定OHSMS目标的要求


①目标应针对内部相关职能与层次建立;②目标应形成文件并尽可能予以量化;③目标应符合方针要求并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④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可实现性和时间性;⑤应对每个目标确定合适的指标参数,以便监测目标的实施与进展情况;⑥目标制定过程中要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13.OHS职责由谁承担?管代有哪些职责


OHSMS需要组织内的全体员工参与,对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人员均有相应的权利和职责,即组织OHSMS时,应对其职责和权限予以规定的人员包括:


①最高管理者;②管代;③各层次的业务经理;④负责承包OHS管理的人员;⑤负责OHS培训的人员;⑥对OHS有关键影响的设备负责人;⑦具有OHS资质的专业人员;⑧OHS代表;⑨关键岗位操作人员。


其中管代的职责是建立、实施、维护OHSMS体系,并向上汇报。


14.标准中要求哪些人员对OHS职责进行承诺


承诺始于最高管理者,标准规定: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该表明对OHS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15.我国为什么要推出OHSMS


①OHSMS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思想。


②我国的职业安全状况相对落后,其差距主要表现在:a.法规体系不健全,b.职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安全卫生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对落后。


③OHS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及国家政治体系和行政体制的顺利运行。


16.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危险识别的步骤


    ①作业活动分类;②危险辨识;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情况下的危险;④确定不可接受的危险;⑤确定不可接受危险的控制措施;⑥评审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危险降至可接受的程度。


17.我国发展OHSMS的条件


①基础条件


a.我国多年积累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OHSMS的要求基本一致。


b.我国以安全生产方针为指针制定的行业规范、措施都符合OHSMS的基本原则。


② 内外环境


a.我国大多数企业已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尝到了甜头。


b.我国的安全立法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企业、主管部门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c.我国已有一大批OHS科研检测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


18.为什么说危险辨识、危险评价和控制是OHSMS的管理核心


①围绕危险辨识、危险评价、OHSMS要素递次展开。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3.3.1)、(3.3.3)、(3.3.4)、(3.4.6)、(3.4.7)和(3.5.1)


②从逻辑关系看,在危险危害因素的管理上,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OHSMS的主线。


③其它要素也同样对危险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发挥作用,如(3.4.3)、(3.5.3)、(3.3.2)等,这样,危险危害因素一旦得以辨识并被评价为重要危险危害因素,则成为OHSMS的管理核心,对该因素的管理就可从17个要素出发进行全面考查。


<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