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不断深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各类检维修施工及扩建工程,风险评价管理更为重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为石油化工企业,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临时用电、用火,再加上在有限空间内作业、高处作业和作业人员集中等因素出现的频次较高,导致各类事故频发,尤其是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大。因此,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生产单位的检修维修及扩建施工风险管理都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
以独山子石化公司为例,自2002年开始,各类检修维修及扩建施工的风险控制率为100%。在独山子石化公司,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要求,也都大力推行了H(职业卫生)、S(职业安全)和E(环境保护)的认证工作,对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也相当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施工项目的HSE施工预案得到了有效的执行。
然而,作为HSE管理体系中重要内容的风险管理,任何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融会贯通和应用自如的。对较大的施工单位来说,由于自身有推行HSE管理体系的目标,或正在认证,或已完成认证,管理人员受到了相应的培训,具备一定的技术素质,能够基本胜任编写合格HSE预案的能力,管理上能适应HSE的要求。但是,一般的施工单位却离HSE管理体系的要求甚远,不仅没有编写HSE施工预案的技术人员,而且在管理上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即使获得了进入现场施工的通行证,由于所接受的培训是很有限的,不能独立完成HSE预案,只能生搬硬套,使预案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更谈不上达到识别、消减和控制风险的功能,难以满足施工风险管理的需要。
预案存在的不足
从近几年所编制的HSE施工预案来看,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预案制度化 很多单位的HSE预案往往都写成了施工管理制度的汇编,内容以组织机构、职责、目标、制度等为主,但是在施工风险的识别和应急计划、应急组织等方面却寥寥数语,草草收尾,完全没有达到分析评价施工中的各类风险、制定风险消减控制方案及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避免各类事故发生的目的,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条理不清晰 一个施工方案,首先应从施工项目人手,确定施工中的主要作业步骤,或根据施工主要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列出所需的主要机具和安全防护器材,尤其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防护,然后针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各类危害的种类及风险大小。对风险大的应用“事故树”分析法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列出风险消减措施,最后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计划。但是,从以往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HSE预案来看,条理不清,应急计划都制定了,风险识别及评价和风险消减措施还没做,这样的应急计划当然不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