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ISO9000:2000标准简介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2: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世纪的日历已经翻了一页,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又一次更新,ISO9000:1994标准更新为ISO9000:2000标准。ISO9000:2000标准与ISO9000:1994标准比较,在结构、内容和具体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变化。ISO9000:2000标准引进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为企业构建了一个进行多方面管理的平台。企业可以运用这个平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既规范有序,又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有的电力企业并没有与时俱进地用新标准改进原来的质量管理体系,有的电力企业则在企业报上介绍旧标准。因此,有必要将ISO9000:2000标准简单介绍于下:



    2000版ISO9000、ISO9001和ISO9004三项国际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0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实施。与这相适应,2000版GB/T19000、GB/T19001、GB/T19004三项国家推荐性标准,也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1年6月1日批准并实施。
  1994版ISO9000族标准共有25个标准,而2000版标准,目前只有4个标准和一个专业标准,即: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9012:2001测量控制系统。
  2000版标准,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合并为一个,即将ISO901:1994标准、ISO9002:1994标准、ISO9003:1994标准合并为ISO9001:2000标准。这样的合并,提高了标准使用的灵活性。
  2000版标准,将ISO9001标准和ISO9004标准设计为一对结构相似、主要章节对应、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组织将两个标准一同使用,也有利于组织将两个标准单独使用。
  2000版ISO9004标准为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超越ISO9001标准的要求,为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创造了条件。
  在ISO9000:2000标准中,ISO19011:2001标准整合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指南,将ISO10011-1、ISO10011-2、ISO10011-3、ISO14010、ISO14011、ISO14012合并改写,这样,就使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整合成为一次审核。ISO19012:2001标准合并了ISO10012-1、ISO10012-2使之更适合于计量确认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ISO9000:2000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其内容如下: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5、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上述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构成ISO9000:2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论基础,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优秀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精练的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最通用的质量管理的一般规律,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导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达到改进总体业绩的目的。



    ISO9000:2000标准明确了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其内容如下:
  1、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增强顾客满意,随着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不断变化,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未对产品提出具体要求,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规模以及各种经济性质的企业。
  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提出了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八个步骤:a.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期望;b.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c.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过程和职责;d.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须的资源;e.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f.应用相应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g.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h.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4、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应用的过程及这些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间的相互作用。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提出了组织最高管理者发挥作用的九个方面:a.制定、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c.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的要求;d.确保实施适宜的过程,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实现质量目标;e.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f.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g.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h.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i.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7、文件。阐述了文件对质量改进及可追溯性等的作用和文件的类型;质量手册;质量计划;规范;指南;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记录。
  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对已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进行评价,主要从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和自我评定等四方面进行。
  9、持续改进。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增加顾客满意的目的。
  10、统计技术的作用。采用统计技术对质量管理过程发生的变异性进行测量、描述、分析、解释和建立数学模型,使人们理解变异性质和程度以及产生变异的原因,从而促进企业持续改进。
  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可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和要求,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以利于策划、资源配置、目标互补及评价企业的整体有效性。
  12、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主要是全面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



    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原理与八项管理原则是相关联的,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原理是八项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方面作了指导性的说明。由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确定了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和方法,因此,八项管理原则是ISO9000:2000标准关于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础。
  另外,ISO9000:2000标准屏弃ISO9000:1994标准以20个要素为基础的结构模式,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结构模式,从而更切合实际。而且,过程模式的使用,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PDCA循环与ISO9000:2000标准相统一。这样,在对服务及产品质量、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管理与控制中,过程模式和PDCA循环方法就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毁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又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率,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五个相关方,即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都获益,提高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