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T28001-2001对目标管理方案的规定
术语:目标─组织在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方面所要到达的目的。
4.3.3 目标要素规定: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护形成文件的OHS目标。如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OHS目标时,应考虑—法规和其他要求;—OHS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
4.3.4 管理方案要素规定: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OHS管理方案以实现其目标,方案应包含形成文件的:a)为实现目标所赋予组织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应定期并且在计划的时间间隔内对OHS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针对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OHS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2、职责(略)
3、控制要求
3.1 目标的内容应包括三个部分(当前不少贯标组织的OHS目标仅单纯对事故控制的要求)
⑴事故控制部分
⑵安全管理部分
⑶生产(或服务、活动)现场部分
提示:以上三个部分的策划应同时把其职责分配到相关部门,并由其分解下达。
⑴事故控制部分示例:
①建筑施工企业:
杜绝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重大事故和一次损失50万元以上的其它事故
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
杜绝发生尘肺职业病
生产性重伤控制指标(……人/产位或产量)
生产性死亡控制指标(……人/产值或运量)
②发供电企业
不发生本单位责任造成的重大电网事故
不发生人身重伤以上事故
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
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不发生电气恶性误操作事故
不发生人为责任的重大设备事故
不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年内实现两个以上百日安全周期
正确执行调度命令率
设备一、二类障碍消缺率
办理工作票合格率
操作票执行合格率
⑵安全管理部分示例:
对安全生产责任书中各有关条款的执行情况的综合指标的要求
安全机构和工作人员的配备及第一责任人工作职责到位情况、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要求
对组织的安全管理(或监督)部门所布置的有关安全隐患整改工作、信息反馈情况等落实的要求
安全管理的各种台帐表、绩效等记录保存完好的要求
开展全员培训、宣传教育、安全活动情况的要求
事故处理、报告、统计工作的要求
对相关方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的要求
⑶生产(或服务、活动)现场部分:
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危险源应急防范预案的建立、保持、贯彻执行目标的要求
对现场出现的不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后的实际绩效(安全检查的整改成效)的要求
特殊工种及有关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建档管理目标的要求
对运行(或服务、活动)中的机电设备、设施及特殊设备的安全目标要求
正确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检修规程方面的要求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要求
现场安全生产及安全日检查记录方面的要求
注:以上三个部分,必要时可分别建立绩效测量与监测的考核表格,大体上事故控制占业绩25%,安全管理占25%,现场情况占50%
3.2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
按规范4.3.4管理方案的要求,为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的4.3.3目标,组织应制定并保持OHS管理方案,对OHS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归纳,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的管理方案:
第一种 明确安全管理机构、职责,合理的配置员工,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直到生产(或服务、活动)岗位员工的安全职责。
第二种 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提高员工技能,增强OHS意识。
第三种 必要时进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工艺设计)的编制,审核和审批并有效向员工(或员工代表)进行技术交底;当外购或租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开展协商与沟通并落实各岗位的安全措施;或运行调度指令的上传下达。
第四种 在运行中制定并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范、规程、规章、办法、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实施安全绩效的测量与监控,强调遵章守纪反“三违”。
第五种 根据潜在的危险性质和国家行业的政策规定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措施、技术措施的改造,以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
第六种 对于可能出现紧急风险情况,制定并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的措施计划。
有了以上六种类型的管理方案,我们对于具体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控制的策划,就可以规范地采取以上“一¬~六”种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以达到消除、降低或有效控制的“目标”。
以上任何一种措施、管理方案中凡涉及资金、资源投入、技术保障、均应在方案中明确责任部门、职责、计划进度时间、验收、验证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