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HSE体系

杭州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表日期:2011-04-23 11:40:37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文章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解杭州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基本特征,对辖区内已申报职业病危害的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调查和研究,为中小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对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管理体系认证、职业病危害特征,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业务素质和培训情况、以及企业医疗机构的设置等内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杭州市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形式多样,大型企业、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部门管理的企业为最多,分别占57.1%和30.6%。小型企业则多数在企业行政部门分管;②被调查的186家企业,通过HSAS18001管理体系认证的仅为7.5%,小型企业为5.9%。小型企业未经管理体系认证的为最多,占36.3%。③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多数为兼职人员、占总数的80.5%。平均每千名职工拥有医务人员数为1.84,低于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调查的平均拥有数;④小型企业分管人员学历为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68.5%,无职称人员占71.2%。结论 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文化和业务素质较低。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防治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必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HSAS18001管理体系的认证,帮助和指导小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机构和制度。同时国家应尽快建立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入门资格考试和任职培训制度。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浙江省已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大省,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数达30.41万家,从业人员1130.71万人,工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7%。中小企业已成为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工业企业职业危害比较严重,职业卫生管理薄弱已是国内外的共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政府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所共同关注的。中小工业企业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现状及其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分析,为有效地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探索和建立中小企业科学、规范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层抽取杭州市工业经济比较发达、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基础相对较好的萧山和下沙二个区域,把已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及其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调查186家工业企业和292名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占该区域已申报单位的35·0%。本次调查的186家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14家、中型企业70家、小型企业102家。各占调查企业数的7.5%、37.6%和54.8%。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以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管理体系认证、职业病危害特征、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情况以及企业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等为主要调查内容。调查工作于2006年9月15日~10月30日期间实施。

    1.3 统计分析方法

    1.3.1 采用的相关标准:行业分类与企业经济类型采用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工作手册》的行业与企业经济类型的分类标准;企业规模的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设管司国统字〔2003〕17号《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进行企业规模的划分。

    1.3.2 统计分析:采用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将经过调查人员审核后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资料输入电脑,应用Excel应用程序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for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在各类企业中的职业卫生工作分管部门不尽相同,有的设在一个部门,如:行政、生产、后勤、人力资源和安全、环保部门等管理部门,有的则分属于多个管理部门,最多的企业职业卫生分管部门多达5个。而企业主管职业卫生工作的部门也形式多样,按企业经济类型分类统计,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部门管理的企业为最多,占30.6%;按企业规模分,有57.1%的大型企业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部门管理(简称HSE),而中、小型企业则分别有55.7%和54.9%的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设在行政部门管理。

    2.2 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本次被调查的186家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体系认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分别为124家(66.7%)、44家(23.6%)和14家(7.5%)。通过各种管理体系认证的中型企业比例为87·1%,小型企业比例为63.7%,低于大企业比例(100%),三类企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管理体系中, 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与职业卫生管理关系最为密切,而通过该体系的小型企业比例为5·9%,远低于大企业(21.4%)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杭州市不同规模企业管理体系认证情况

    

    2.3 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及医务人员配备情况

    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及医务人员是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次调查的186家企业,共配备了专兼职职业卫生分管人员292人,其中专职人员57人(19.5%)、兼职人员235人(80.5%)。186家企业中,共有50家企业设医疗机构,占被调查企业的26.9%,全市平均每千名职工拥有的医务人员数为1.84。其中医疗机构的设有率大型企业最高,达71.4%,小型企业最低,为10.7%。小型企业的医务人员配置数低于卫生部1992年组织的《乡镇工业职业卫生服务需求与对策调查研究》的调查时乡镇企业的每千名职工卫生人员数为2.05。医疗机构的设立与医务人员的配置与企业规模大小有关。专兼职医务人员配置中型高于大、小型企业;而医疗机构的设立则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经秩和分析,P<0.001。虽然高毒类作业企业每千名职工拥有的医务人员数最高,达3.51人,但医疗机构的实际覆盖面仅为27.5%。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高毒作业企业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的规定,详见表2。

    表2 不同规模和危害的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和医务人员的配备情况

    

    2.4 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情况

    2.4.1 分管人员的学历分布:本次在186家企业的292名专兼职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中抽取了直接主管部门的200名分管人员进行了学历和所学专业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占应调查数的68.5%。调查中发现,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以高中或中专以下学历的人员为最多,占68.5%;大型、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学历以大专或本科的人员为最多,分别占57.1%和60.0%,见表3。

    表3 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学历分布

    

    2.4.2 分管人员所学专业分布: 200名职业卫生分管人员所学专业为医学的有22人,占11.0%;管理专业的81人,占40.5%;其他专业或无专业人员97人,占48.5%。在大型企业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中,医学专业人员占35.7%;中型企业的职业卫生人员所学专业以管理专业为最高,占29.31%;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所学专业以其他专业或无专业人员为主,占81.1%。

    2.4.3 分管人员的职称分布: 200名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中无职称人员占59.5%,其中以小型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分管人员的71.2%,见表4。

    表4 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技术职称情况

    

    2.4.4 分管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情况:把5年内企业职业卫生分管人员接受的所有职业卫生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中从未经过培训的人数占全部人员的35.0%。5年内经过1次培训的人员仅占全部人员的35.0%,见表5。

    表5 不同规模企业分管人员接受职业卫生法规与专业知识培训情况

    

    3 讨论

    3.1 充分认识浙江省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和现状

    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截止2003年底,浙江省真正含义上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的概念已完全被“中小企业”的定义所替代。

    虽然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不同,但目前国家统计口径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是按照国家统计局设管司2003颁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规定对企业规模进行的划分。因此,从调查结果和目前国家统计口径上的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组成成分中,包括改制后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也有新设立的私营企业、外资和合资企业等经济成分的企业。据统计、浙江省的中小企业中私营企业占71.2%、国有和集体企业合计占6.8%、其他经济成分占22%。

    中小企业在浙江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小型工业企业186551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4%。规模以下小型工业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下的小企业)有148232家,占全省小型工业企业的78.2%。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829.96万人,并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这些小企业不仅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发展快、分布广、变化大的特点,而且生产条件简陋,职业病防护设施差,劳动力密集高、劳动力流动性大、并以外来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为主。小企业的稳定性较差。2004年,浙江省平均每天约有240家小企业注册登记,但同时有130家企业注销关闭。“年存活率”仅为45.83%。

    中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存在将是一个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即使是在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其小型企业数也占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国家,小企业的大量涌现将使职业卫生管理任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我们只有充分研究和认识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和现状,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才是明智的选择。

    3.2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力资源匮乏,需求突出本次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调查,主要从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层面上进行了一些初浅的研究。但也客观地反映出小企业在管理体系上与大中型企业存在的明显差距。小企业多数在资金不足和设备简陋的条件下组织生产,其对企业管理的要求理应更高。但从调查结果看,小企业无论是管理机构的设置还是职业卫生分管人员、医务人员的配置,都不能满足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需求;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文化素质、专业结构和技术职称情况分析显示,小型企业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低学历、低技术职称人员和无专业人员比例数均高于中型和大型企业,有统计学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型企业缺乏技术、缺乏人才、职业卫生管理薄弱的现状。

    因此,小企业的作业环境污染严重、职业病发病高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企业医疗机构随着企业改制大部分进行了撤并,而且近年来新建企业,由于审批企业医务室要受到《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的设置场所、设施和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多数企业不建医务室。少数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采取不设医务室而聘用个别企业退休的医务人员来承担一些基本的卫生服务工作。本次调查的186家企业中,只有26.9%的企业设有医务室或卫生站,高毒类作业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设置率分别为27.5%和10.7%。调查企业中平均每千名职工拥有的医务人员数为1.84,低于1992年乡镇企业每千名职工卫生人员的配置数(2·0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提出了对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而目前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配置严重不足的状况,是一个急需卫生行政部门考虑解决的问题。

    从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规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现有职业卫生分管人员中, 5年内从未接受过职业卫生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占总数的35·0%。这里固然有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和企业领导不重视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强制性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入门培训和定期培训的管理制度。同属于保护“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实行“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距离太大。

    3.3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任重而道远

    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法定认证机构的第三方认证,既是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规范化程度的体现,也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必备通行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就印发了《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实施指南》。但从本次调查企业的管理体系认证情况的分析,企业对HS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识和积极性都是不高的。

    通过HS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仅为调查企业总数的7.5%,没有一家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体系认证。未经任何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也以小型企业为最多,占小企业总数的36.3%。

    3.4 对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对策和思考

    (1)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小企业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尽快改变目前卫生与安监之间的职能分工不清、上下管理关系不顺,各省市之间安全与卫生之间的管理职能不统一的现状。HSE管理部门和体系是迄今为止被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企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我们应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企业的“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建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门。

    (2)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目前的职业卫生分管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背景和配置状况,将成为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瓶颈”。企业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的要求,根据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同时,国家也应尽快建立“职业卫生师”管理制度,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设置必需的入门资格,建立入门和定期再教育培训的制度。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应在强化职业卫生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HSAS18001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和SA8000社会责任体系认证工作。吸收各种有利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先进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和生存的根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针对小企业多数不建或无能力建医疗机构的状况,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机构,把对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的内容。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的机构,应延伸对企业的服务内容,向中小企业提供有偿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5)各级卫生监督和防病机构,应积极转变管理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培训。对高毒作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和危害严重的企业,应重点做好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6)积极推进职业卫生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应编制全国统一的,适合中小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台帐和管理制度。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小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前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各级卫生监督、疾病控制机构和职业病防治机构均应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发展特征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探索和寻求对中小企业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信息来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相关推荐:

OSHMS--一张企业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通行证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集团发布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