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要素的基础上, 阐明了主要要素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和组织进行持续改进的思路。
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组织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组织的管理就会原地踏步,最终导致管理体系僵化或失效。组织的管理不可能始终处于突变状态,而是在原有的管理平台上循序渐进,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变,跃升一个新高度。因此,组织只有全力推动持续改进工作,才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1 持续改进工作的现状
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管理水平、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从当前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状况看,相当一部分获证组织没有完全解决好这一问题。表现在其方针和目标指标长期不变、体系文件也是多年变化不大等方面,什么都是老一套,给人一种体系管理停滞不前的感觉。对于获证组织而言,如何实施持续改进,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既是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对持续改进的理解
持续改进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基础。GB/T 28001—2001标准17项要素都直接体现或间接隐含着持续改进的要求。
持续改进的定义是“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根据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组织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所有活动的所有领域。”从中可以看出持续改进的关键在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管理,不必对所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涉及的活动同时改进和提高,而是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交错进行,最终目的是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的总体绩效。
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体现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表现在对各种活动不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控制和不同目标指标的实现上。
对于已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仅仅维持现状是不能满足OHSMS标准要求的,还须不断完善,实现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用PDCA管理模式,为组织提供了持续改进的步骤要求,只要组织按照标准规定的4个步骤—— 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循环运行,即可有效实现持续改进,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 持续改进要求
本文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要素分析出发,归纳出持续改进的关键要求,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1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清楚阐明职业健康安全总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政策,是总体方针的组成部分,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体现了最高管理层对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实施控制的指导思想和承诺。标准规定了组织最高管理者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应考虑的各项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持续改进的承诺和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两个核心承诺反映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组织只要充分考虑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将持续改进的思想包含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之中,就能够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打下基础。通过方针的导向作用激励和引导全体员工参与持续改进工作。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环节的4个要素都含有或隐含着持续改进思想,只要理解其中的要求,按规定实施和保持,就能实现持续改进,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职业健康危害条款要求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及时更新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有关信息,并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这实际是持续改进的要求,提示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当组织的活动、产品、服务或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即使没有变化也应每年或定期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条款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持续改进的内容,但随着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更新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更新,又要求组织制定相应的目标指标。也就是说随着管理体系的改进,目标指标应动态变化和提高,定期地制定新的目标指标,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总体绩效。以目标为导向实施改进,是目标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目标,体系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实现目标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在某个水平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即应考虑设定新目标继续实施改进。
新目标指标确定以后,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也应重新制定。组织若进行新的开发,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会随之发生变化,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也应修订,以适应内外部变化的情况,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适用性。
3.3 实施和运行
持续改进的目标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中得以实现,本环节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也包含持续改进的要求。当新的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确定时,应重新确定相关运行与活动,修订完善运行控制程序及运行准则,并及时发布实施适用的运行控制程序。
应急准备和响应条款要求应评审(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进行修订。如果可能还应定期试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组织按此要求实施,就能不断完善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确保应急程序持续适宜,有效预防事故和紧急情况,有效防止事态扩大、降低损失。
另外,组织应对各职能与层次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具备持续改进、预防事故的意识和能力;提供的资源适应持续改进的要求;应主动获取体系运行、相关方要求以及与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内外部信息,并对其汇总、答复和处理,寻求管理体系改进机会;应及时进行体系文件的修改或完善。这些都是持续改进的表现。
3.4 检查和纠正措施
检查和纠正措施的4个环节负责对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活动与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审核,总结体系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绩效测量和监视要求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是对持续改进的监控。
纠正和预防措施条款要求对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其产生的影响,制定并完成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若纠正和预防措施可能引起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应及时修改完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
内部审核可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做出结论,并可能发现不足之处(不符合项),通过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促进持续改进,完善管理体系。
3.5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组织最高管理层从管理者的角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评审,并提出新的要求与改进方向,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标准强调,管理评审应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管理评审应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的适宜性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进行调整、修改或提高,是否需对管理体系其它要素加以修正。管理评审的输出应涉及实际的体系改进方向和相应的措施,这是持续改进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管理评审完成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即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评审的输出作为下一循环的输入。
4 结语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要求体现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个方面。持续改进工作并不限于上述内容,组织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应高度重视持续改进工作,营造氛围、激励全员参与,确保持续改进全面、系统、规范地开展。领导还应为持续改进提供足够的资源(知识和智力、财力和物力等);二是通过培训和引导,提高员工能力,使持续改进思想深入人心,从而使员工自觉地参与、及时识别和发现改进需求并能够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工作;三是重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有效的数据分析可以增强组织的管理和应变能力,促进改进与发展。组织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有关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方式,使数据分析在整体上满足改进与发展的需要。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应通过持续改进各个环节的有效实施,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持续改进,达到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