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火电安装公司石棉接触工人54例胸膜斑X线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5: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石棉因其特殊性能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长期接触石棉尘能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膜间皮瘤、肺癌等病变已被世界所公认。石棉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已逐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目前国内对胸膜斑的研究较少,有的研究认为胸膜斑是石棉作业工人常见的病变。笔者通过对某火电安装公司不同作业岗位工人X线后前位胸片的观察分析,以探讨石棉所致胸膜斑的发生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某火电安装公司不同作业岗位工人304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拍摄高千伏X线胸部后前位片(120~125KV, 0.04~0.1s)。

    1.2 方法

    1.2.1 阅片 经尘肺病诊断组成员集体阅片,诊断以GBZ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为依据,X线胸片显示侧胸壁胸膜斑为除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5mm的局限性胸膜增厚,X线胸片显示两肺片状不规则胸膜钙化影。

    1.2.2 胸膜斑分形 胸膜斑按X线影像形态可分为:①三角形:两侧胸壁内缘局限性单个凸起,形似“Δ”。②条形:两侧胸壁内缘呈条状,上下厚度基本一致。③弧形:两侧胸壁内缘呈单个圆弧状向内侧凸起。④不规则形:两侧胸壁缘无一定形状。⑤地图形:正位片两肺区呈大片状不规则胸膜钙化影。

    2 结果

    在某火电安装公司不同作业岗位工人(304人)职业健康检查X线胸片中,共检出胸膜斑患者54例,胸膜斑检出率18%。胸膜斑位于侧胸壁3~9肋间的壁层胸膜,厚度在5~12mm,高出表面,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双侧49例、单左侧4例、单侧1例,共计103例。经统计,胸膜斑发病年龄44~70岁,平均57.94岁,发病工龄23~42a,平均31.96a。工种分布:保温工14例,筑炉工8例,电焊工17例,混凝土工3例,安装工12例。

    2.1 胸膜斑X线形态工种分布 见表1。

    表1 54例两侧胸壁内缘胸膜斑X线形态工种分布

    

    由表1可见,各工种胸膜斑X线影像均以条形为主,各形态构成比分别为条形45.63%、弧形20.39%、三角18.54%、不规则形11.65%、地图形3.88%。

    2.2 54例两侧胸壁内缘胸膜斑X线形态按工龄分布 见表2。

    表2 54例两侧胸壁内缘胸膜斑X线形态工龄分布

    

    由表2可见,胸膜斑多分别在工龄26~40a,形态以条形为主,26~30a工龄段检出人数最多。

    2.3 54例两侧胸壁内缘胸膜斑X线形态按年龄分布 见表3。

    表3 54例两侧胸壁内缘胸膜斑X线形态年龄分布

    

    由表3可见,胸膜斑多发生在51~65岁,形态以条形为主,56~60岁年龄段检出人数最多。

    3 讨论

    某火电安装公司大规模使用石棉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石棉主要以成品作为保温材料运用于电厂建设中,在建设过程中,不同作业岗位立体交叉,工人处在同一个作业环境中,同样遭受到石棉尘的危害。胸膜斑是石棉接触者特征性病变。本次对该公司不同作业岗位工人职业健康检查X线胸片诊断过程中,共检出胸膜斑患者54例,检出率为18%,与四川省尘肺诊断组提出的胸膜斑X线检出率18.3%基本一致。经统计,胸膜斑X线影像以条状影为多见,胸膜斑发病工龄在23~42a,发病年龄在44~70岁。胸膜斑最长可达12.5mm,最厚达达12mm。胸膜斑发生双侧多于单侧,尤以中下肺区两外侧胸壁多见。

    胸膜斑发病工龄23~40a比石棉接触者明显出现胸膜斑一般间隔时间在10~20a以上稍长一些,这可能是诊断标准改变所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胸膜斑发病工龄多分布在26~40a,发病年龄多分布百51~65岁,表明胸膜斑出现有随工龄、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

    在石棉肺、胸膜斑诊断过程中未发现肺癌、胸膜间皮瘤患者。

    建议在尘肺诊断过程中发现胸膜斑时,要详细了解职业史和工人所处工作环境,为石棉肺的诊断找到可靠依据。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