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氯仿中毒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5: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氯仿(chloroform , CHCl3)即三氯甲烷,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味辛甜而有特殊芳香气。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苯等有机溶剂。氯仿不易燃烧,遇紫外线和高热可形成有剧毒的光气。
急性氯仿中毒主要因过量吸入高浓度氯仿蒸气引起,是以中枢神经系统麻醉怀抑制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因心跳骤停、呼吸衰竭而死亡。临床急性氯仿中毒较少见。长期接触可成瘾,也能引起肝脏损害。
【致病原因】
常见由呼吸道吸入,能迅速从肺部吸收。也可经消化道或无损的皮肤吸收。
1.生产中意外泄漏致过量吸入:主要见于化工系统用氯仿作脂类、树脂、橡胶、油漆、磷和碘的溶剂以及萃取剂的作业中,也可见于制造合成纤维,塑料、杀虫剂、干洗剂、地板蜡以及氯仿的生产车间。若违反操作规程,或生产设备常年失修而发生严重跑、冒、滴、漏引起大量泄漏的意外事故,如遇阴雨天或车间无良好通风,即可因吸入高浓度氯仿而致急性中毒。一般10g/立方米浓度下吸入15min即可出现眩晕和恶心症状,70~80g/立方米浓度可致中枢神经麻醉,120g/立方米浓度下吸入5~10min即致死亡。
2.生活中误服氯仿原液或溶液也可引起急性中毒。临床偶见报道。一般人口服量小中毒剂量为28g,一次口服氯仿原液30ml以上可致死。
特异性体质,原有肝、心、肾疾病或有贫血、酸中毒及糖尿病等疾患者较容易发生急性中毒。
【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移离至空气新鲜处,并给低流量氧气吸入、静卧休息。
2.应用中枢兴奋剂:可给可拉明0.25~0.5g或贝林3m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中静脉注射,以兴奋呼吸中枢,加速氯仿排泄。
3.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缓慢注射,以增加心肌收缩力,减轻氯仿的毒性反应。
4.对症处理:如保肝、利尿、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防止感染等,如发生心跳骤停,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由于中毒心肌对肾上腺素有较强的敏感性,故抢救忌用肾上腺素,以防止诱发心室颤动。禁用吗啡,以防呼吸衰竭的加重,或导致呼吸抑制、骤停。
5.口服中毒者,应注意催吐和用微温水洗胃,必要时可给芒硝或甘露醇导泻。
【预防】
1.氯仿作业车间应加强有效通风和设备检修,保证其密闭化,杜绝氯仿外泄。
2.进行工艺改革,采用其他毒性较低的溶剂,以汽油、煤油作清洗剂等。
3.严格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注意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场所必须事先强力排风,并戴好防毒面具,避免皮肤接触。
4.贮存和运送氯仿要注意避光、密闭,应置放在阴凉处,防止产生剧毒光气,也可直接加入1%~2%乙醇,使其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而形成碳酸乙酯以消除其毒性。
5.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有神经系统或肝、心、肾器质性疾病及严重皮肤疾病者不宜从事氯仿作业。
【预后及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中毒者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也无后遗症,昏迷者多能在24h内清醒,少数患者后期可出现肝、肾损害,但多在2周内逐渐康复。病情恢复后一般休息3~7d即可恢复原工作。病情严重或有肝、肾损害者,休息时间可适当延长。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