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急性硫化氢中毒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5:0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硫化氢 (hgdrogen sulfide, H2S) 为具有臭蛋味的无色气体,易溶于水。急性硫化氢中毒是短期内接触大量硫化氢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眼结膜和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电击样”死亡。

    【致病原因】

    1. 硫化氢一般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在制造硫化染料、橡胶、二硫化碳、人造丝及制革时,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提炼和加工时,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金属时,均可有大量硫化氢气体产生。当防护不严,环境浓度超过30~40 mg/m3时,即可能引起急性中毒。

    2. 有机物腐败时能产生硫化氢。如在疏通阴沟、下水道、沟渠时,在污水池、粪坑、腌菜池、沼泽地中作业,或在清理陈腐垃圾或动物尸体时,均可能吸入大量硫化氢。有时现场浓度可高达700~800 mg/ m3以上,可使作业者突然发生严重中毒。

    3. 天然气、火山喷气及一些矿泉水中也可有大量硫化氢气体逸出而导致急性中毒。

    【急救处理】

    1. 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氧。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若呼吸停止,应持续不断地进行人工呼吸(注意避免吸入患者呼出气,以防二次中毒),昏迷者须加压给氧。有条件时,对中、重度中毒者均可行高压氧治疗。

    2. 早期、足量、反复、交替应用解毒剂,如细胞色素C 30 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以直接矫正细胞内呼吸障碍,还可给5%美蓝4~8 ml(每次10 mg/kg)或硫代硫酸钠20~40 ml,加入10%~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脉注射(也可给亚硝酸异戊酯吸入)。通过将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三价)血红蛋白,而竞争性夺取已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硫离子,使其活性得以恢复。

    3. 眼部损伤者,尽快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再用4%硼酸液洗眼或湿敷,然后滴入无菌橄榄油;疼痛剧烈,可用1%地卡因滴眼;以醋酸可的松液与抗生素眼药水交替滴眼,可防止角膜炎发生。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可用5%碳酸氢钠液喷雾吸入。

    4. 可给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积极抢救急性肺水肿。心功能不全或休克者,可给强心甙。中毒性脑病者,可给予脱水剂、克脑迷、胞二磷胆碱等。

    【预防】

    1. 生产过程中有硫化氢产生时应加强设备的密闭和局部通风。硫化氢排放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

    2. 改革工艺,以减少或消除硫化氢。如鞣革工艺中减少硫化钠用量,或采取酶法脱毛,以代替硫化钠脱毛。

    3. 含硫的酸性工业废水,在排入下水道前应先用石灰处理。

    4. 在疏通阴沟、下水道,清除腌渍池、窑内、坑内污物前,应先将工作场所尽量通风,也可先放入小动物观察半小时,无死亡再进入。进入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进入高浓度场所应戴供氧式防毒面具。

    5. 做好就业前和定期职业监护性体格检查,有明显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心、肝、肾病患者,不应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预后及劳动能力鉴定】

    一般轻、中度中毒者均可较快治愈,康复后仍可从事原工作。重度或反复中毒者,若获及时合理治疗,大多仍可望能完全康复,但愈后应调离有害作业。有少数中毒者可出现肾炎、多发性神经炎、不自主运动,甚至瘫痪、痴呆等后遗症。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