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作业工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水平的影响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3:42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目前,工业性铅中毒在我国慢性职业中毒中占首位,欧美等国的铅中毒人群亦不少见。寻找职业铅接触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对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检测职业铅接触人群外周血中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70, HSP 70)的水平,探讨热应激蛋白作为职业铅接触敏感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职业铅接触人群为天津市某蓄电池厂铅接触的工人,共72人,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及铅烟。为了排除高温对HSP70的影响,在该项调查中去除了高温作业岗位的职业人群。对照人群选择该厂其他部门无危害作业接触史的职工,共41人。
1.2 方法
12.1 生产环境中铅烟铅尘的检测 对该厂生产环境中暴露铅烟铅尘的极板、封闭、装配、制板车间按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0-1995)的规范要求进行检测,每个检测点在作业时间内设3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进行评价。
1.2.2 检测指标 常规检测内容有血常规、血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等项目;特异指标有HSP70、血铅、尿铅水平。血铅水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尿铅水平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并利用尿比重进行校正;HSP70水平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
1.2.3 试剂 ALT、AST试剂盒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产品,HSP70单克隆试剂盒为美国BPB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版统计学软件中的t检验、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基本情况
两组人群的年龄、工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人群WBC、Hb及ALT、AS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这些员工健康情况表明,两组人群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人群基本情况的比较(
)

2.2 生产环境监测
按GB/T16010-1995的规范要求对极板车间、封闭车间、制板车间及装配车间进行铅烟、铅尘检测,分别在9:30、11:00、16:00共3个时间点采样,按GBZ2-2002进行评价,各时间点、地点监测结果均未超过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表2)。
表2 各车间空气中的铅烟铅尘检测浓度(
)

2.3 HSP70及血铅、尿铅水平的检测
对照组人群的HSP70、血铅的水平均值低于铅接触组人群,经统计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3);而两组人群尿铅水平表明,HSP70与血铅水平之间的相反系数为0.501(P<0.01),与尿铅的相关系数为0.181(P=0.078),血铅与尿铅的相关系数为0.213(P<0.05),说明HSP70与血铅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尿铅无相关性;血铅与尿铅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3 两组人群HSP70、血铅及尿铅水平的比较(
)

注:经t检验,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3 讨论
HSP是生物机体在受到外来刺激后启动应激反应所产生的一组蛋白,它对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对HSP产生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HSP的应用,特别是职业有害因素对HSP基因表达的规律及生物学意义、HSP在机体损伤中的作用和地位;热应激蛋白水平作为职业人群应激程度、尖激能力、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的可能性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荷兰学者Kammenga等阐述了将HSP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俄罗斯、加拿大的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重金属如铅等可诱导机体内HSO70、HSP72等表达的增加,并明确将其确定为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美国学者Tchounwou等从细胞水平研究了环境铅污染对HSP70的影响,确定了铅污染对蛋白的损害。
血铅和尿铅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监测指标[8]。血铅主要反映近期铅接触量和软组织中的铅含量,尿铅反映近期铅的吸收量。本调查结果表明,铅接触组的血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P<0.01),升高幅度为29.9%;两组人群血清中的HSP70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升高幅度为50.9%,且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稳定、低收入的职业铅暴露状态下,血铅浓度与铅接触诱导的HSP70水平密切相关,与血铅相比,HSP70水平能更灵敏地反映铅暴露的状况。虽然尿铅与血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两组人群的尿铅水平并无明显差异,且与HSP70的相关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在慢性低水平铅的暴露下,铅自发性排出的水平低,检测困难;而且,自发性排铅的过程受液体摄入量和肾功能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尿铅的波动范围很大。这说明在稳定、低水平的职业铅暴露状态下,尿铅作为监测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关于HSP70与血铅、尿铅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今后通过增加观察人数,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