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职业危害

慢性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53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14
安全评价推荐
    职业病是指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引起的各种特定疾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职业病所占比例较大。确诊职业病关系到落实《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关系到工作能否享受国家劳动保险待遇等问题,所以作为职业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其心理特点与其他患者不尽相同,具有特殊性。因此,做好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克服其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在整个职业病治疗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慢性职业病的特点

    1.1 具有隐匿性 发病缓慢,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在职业性体检中被发现。

    1.2 具有反复性 脱离作业岗位后症状可以好转,但重进入原岗位时会再反复。

    1.3 具有持续性 病痛强度虽弱,但长时间困扰机体,使自稳机制失去平衡,产生低强度持续性生理应激反应。

    1.4 具有广泛损害性 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内环境不稳定,可导致精神障碍,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感染。

    2 慢性职业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诊断前后的忧郁心理 职业病患者到医院就诊,可能因为某种躯体不适症状,但由于症状与常见病不易对上号,疑病心理便自然产生,继之而来的焦虑亦不可避免,一旦确诊后,因对病情和康复知识不了解,容易产生忧虑、抑郁心理,而长期疾病缠绕的病人又易孤寂和悲观失望,出现求医欲望很强或对治疗不感兴趣的双向心理反应。

    2.2 消极悲观心理 有些危重慢性职业病患者对康复失去信心,对一切人和事索然无味,情绪容易压抑、过分依赖、有自卑自负倾向或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一些致残病人感到受人歧视或缺乏家庭乐趣,易萌生离群或轻生心理。

    2.3 怨恨、易激惹心理 部分患者被确诊后会产生怨恨心理,怨恨工厂防护条件差而导致自己患病,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好发脾气,动辄向医护人员发脾气或向单位领导、家属动怒。

    2.4 猜疑、依赖和希望安全心理 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慢,部分病人不能恢复病前状况或有后遗症,病人常有顾虑,精神抑郁,怀疑自己的疾病不可治疗,不能再进入社会,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怕负累家庭亲友或顾虑日后一卧不起,以获得心理满足,更希望能尽快治疗而不留有后遗症和并发症,保持机体功能良好。

    2.5 求助心理 患者确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诊治,病情一般很快得到控制,症状得到改善,但由于职业病的特殊性,部分患者还会反复,病情反复的患者一方面对自己的身体失去信心,另一方面会产生求助心理,希望医护人员对自己的病给予公正的评价,以便能享受国家的劳动保险待遇,使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这牵涉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因而需要我们耐心的疏导。

    2.6 获益心理或回避心理 由于国家对职业病的政策是一经确诊享受一定的劳保福利待遇,故有部分病人迫切要求医生确诊,甚至出现夸大症状,人为制造阳性检查结查等,意欲长期充当病人角色,以获得更多的补偿和特殊照顾。而有部分病人因违反操作规程或责任心不强发生意外事故致病,则采取回避发病过程、隐瞒症状、不配合检查、推搪责任等心理平衡失调的表现。

    3 慢性职业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一方面要看到它对疾病检查诊断方面的负性作用,另一方面了应看到反映了患者有较强的求生欲望。因而我们应对患者热情关怀,有目的地和患者及其亲属交谈,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原因,作耐心的劝告和疏导,并要求患者家属配合,多关心患者,从而纠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态和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寻找可使患者精神放松和愉快的各种方法,激发患者产生健康的求生欲望。

    3.2  分析性心理护理 对于存在悔恨、自责心理的患者,我们应帮助患者客观地分析自我,使其体会到过分自责或怨恨别人是无益的,而应正确地对待疾病。让其相信在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任何疾病都是可能治愈的。让患者自我认同,引导患者顺应自然,积极地进行自我护理,为使自己的生存和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保护性心理护理 职业病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患病初始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能接受而导致严重后果。我们应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对初始患者对病情的否认予以"默认",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让患者接受疾病,接受自己的现实,以期患者配合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易激怒、怨恨心理亦可迎刃而解。

    3.4 安排合理丰富的住院生活 单调的病房生活易使患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焦虑、烦闷,因此,除了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休养环境,我们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如安排他们散步、打太极拳,下棋等活动,还可指导他们阅读报刊杂志,欣赏优美的音乐等,亦可组织集体医疗性体育活动,安排合理而丰富的饮食疗法,使病人在住院期间的生活既有规律又多样化,丰富而有趣。这样可以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的体质,建立生活信心,提高和保持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对促进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3.5 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完成心理护理使疾病获得尽快转归的重要保证。由于慢性职业病治疗期长,所以取得病人的高度信赖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首要条件。在与患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还应热情诚恳,充分发挥"良言一句三冬暖"的语言效果,与病人接触和交谈,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尊重病人的人格,争取得到患者的合作,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

    3.6 加强职业卫生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们可定期为患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讲座,提高病人对职业病的认知能力,宣传劳动卫生和职业病的防范能力。同时,我们应争取社会的支持,包括向家庭、社会宣传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向家庭宣传基本的职业病家庭护理知识,向社会呼吁重视职业病的预防,改善工人的劳动保护条件和工作环境等。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包括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由于患者所患疾病不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在做好生理护理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增强其战胜病的勇气和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