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用户名:密码:        免费注册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集装箱制造公司电焊作业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41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20
安全评价推荐
集装箱制造公司大多为合资企业,生产流水线是国外引进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工种涉有电焊、喷漆等,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电焊尘、甲苯、二甲苯、噪声等,由于受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集装箱制造行业对电焊尘缺乏有效的防护设施,作业工人发生了电焊尘肺。笔者于2003年对某集装箱制造公司电焊作业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由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可的单位提供,监测资料由具有检测资质认可的单位提供,其他部分资料来自某集装箱制造公司人事部。

    1.2 方法 对电焊作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勘察,查阅该集装箱制造公司人事部有关资料。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1.1 职工情况 该厂1997年建厂,职工总人数540人,男494人,女46人,接触有害因素职工总人数为214人(其中男213人),其中接触电焊尘人数为161人,均为男性。

    2.1.2 生产工艺流程 原材料→开卷→喷砂→冷加工→组合焊接→喷砂→喷漆→烘干→地板安装→装门胶条→装门锁料→底部喷涂→贴纸→水密实验→打封胶→出箱。

    2.1.3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焊尘、甲苯、二甲苯、噪声。

    2.1.4 主要原材料 钢板。

    2.1.5 主要产品 标准集装箱。

    2.2 电焊作业岗位工人就业前体检情况 该公司在2002年之前从未组织作业工人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该公司按照该法律的要求,2002年共对173人(80%以上的工人曾从事过电焊作业)进行了就业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肺纹理正常工人的比例只有9.3%,肺纹理稍增多占33.5%,肺纹理增多及明显增多的工人比例高达57.2%。见表1。

    2.3  电焊作业岗位工人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5a中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的人次数为811,结果正常比例为96.9%,禁忌证占1.1%,复查率为1.5%,电焊尘肺检出率为0.5%。见表1。

      表1 接触电焊尘工人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人次(%)]

      

    2.4 电焊作业岗位工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该公司在2002年之前从未组织工人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2002年共对24人进行了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均正常。

    2.5 电焊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浓度测定结果 1998、2001、2002年电焊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浓度监测的点合格率分别为66.7%、75.0%、55.5%,点最高浓度分别超过国家卫生标准0.97、0.48、1.17倍(电焊尘国家卫生标准为6mg/m3)。见表2。

      表2 电焊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尘浓度测定结果

      

    2.6 职业卫生培训及卫生档案建立情况 该厂每年对新进的作业工人都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另外,每年对在职的作业工人要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工厂职业卫生制度、电焊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但对电焊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危害则未进行过宣传和培训。该厂于1998年建立了工厂企业劳动卫生档案,每年对档案进行复核,作业工人均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有专人负责保管。

    2.7 卫生防护情况 集装箱制造业的生产流水线是国外引进的,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受生产工艺流程的影响,在作业场所不能安装有效的防尘设施,作业工人对电焊尘的防护只有采取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发生电焊尘肺病人之前,有60%的作业工人在进行电焊操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这60%的作业工人有70%的工人佩戴的是有效的防尘口罩,也就是说有58%的作业工人在进行电焊操作时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者佩戴是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发生电焊尘肺病人之后,100%的作业工人均佩了专用的防尘口罩。

    2.8 卫生监督处罚情况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每年把集装箱制造行业为重点的监督对象,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工人职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档案等,该公司先后在1999年因未进行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和作业工人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及在2001年因电焊工人未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作业工人佩戴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而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罚。

    3 讨论

    电焊尘浓度监测结果提示,电焊尘已对该厂作业工人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电焊工尘肺病人的检出率达0.5%,表明电焊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后果已经暴露。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一般在10~20a以上,在高浓度烟尘环境中,3~5a即可发病,该厂电焊工尘肺的发病工龄在5~10a。由于该厂作业环境电焊尘浓度超标,58%的作业工人在进行电焊操作时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者佩戴是无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尘肺病的发病特点,该厂今后可能会有成批的电焊工尘肺发生。

    调查发现该厂的许多职业病管理工作是从2002年开始得到加强的,如上岗前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这主要因为在该厂发生电焊工尘肺之前,从作业工人到管理层领导,缺乏预防尘肺病的意识,更缺乏对尘肺病的认识,就连卫生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的行政处罚也未引起重视。在发生电焊工尘肺之后,电焊尘对尘肺病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电焊工尘肺病人沉重的医院费用及其他费用给工厂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这时从作业工人到管理层领导才认识到了预防尘肺病的重要性。

    从该厂在职业卫生管理上暴露出来的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做好预防工作,提高预防意识,对预防尘肺病的发生是何等的重要。对尘肺病的预防应综合的预防措施:①加强组织管理: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②加强宣传培训:从作业工人到管理层领导都要进行卫生法规及职业卫生基本知识的培训及学习。职业卫生培训应该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并且是全方位的,重在提高领导的预防意识及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意识,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根本转变。③加强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在受工艺流程的影响下不能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要求作业工人100%佩戴防尘用品,而且是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单位可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巡查制度及奖惩制度。④加强健康监护:就业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是查出职业禁忌证,定期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做好这些工作对劳动者及单位都有益处。⑤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对单位的违法行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