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石化企业有害因素分级调查与分析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39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有害因素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摸清本石化企业的有害因素分级,为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特对齐鲁石化公司有毒有害因素进行了分级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齐鲁石化公司12家开展有害因素监督监测的生产厂及辅助生产厂,选取了533个有毒作业点。

    1.2 方法 根据石化企业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17种毒物、4种粉尘进行监测。采样和测定方法按《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3版)进行,有毒有害作业时间的确定采用现场调查法。

    1.3 分级调查

    1.3.1 毒物分级 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每种毒物所属的危害程度级别确定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权数(D),根据工人实际有毒作业时间,确定有毒作业劳动时间权数(L),根据毒物超标倍数(B),计算出毒物分级指数C=D·L·B,即定出毒物的危害程度分级。当有毒作业工作地点空气中存在多种毒物时,分别进行毒物分级,以最严重的级别定级。

    1.3.2 粉尘分级 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3项指标,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O、Ⅰ、Ⅱ、Ⅲ、Ⅳ)。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测定毒物样品2551个,合格样品2489个,合格率97.57%,超标样品62个,仅占2.4%。364个有毒作业点中,仅有10个点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超标率仅2.8%。被调查的12家厂毒物样品全都合格的有7家。而本次调查共测定粉尘样品219个,其中有4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8.7%,远远高于毒物样品超标情况。

    2.1 不同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情况 本次调查364个点,采集样品2551个,测定毒物17种 ,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毒物有害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注:()内数字为各级别毒物样品所占百分比(%)。

    由表中可见,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最高的是苯类化合物,其次是硫化氢、丙烯腈,再次是二甲基甲酰胺;危害最大的是苯,其次是硫化氢 、丙烯腈。虽然大部分点属安全作业,但少数不安全点毒物危害程度较高,因此不容忽视。

    2.2 不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情况 本次测定粉尘4种,采集样品219个,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粉尘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注()内数字为各级别粉尘样品所占百分比(%)。

    本次粉尘调查测定的219个样品中,其中有4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18.7%。

    2.3 364个点有毒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在每个点多种有毒物质分别定级的基础上,以最严重的级别确定点级别,然后按不同有毒物质确定的不同点定级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

      表3 364个有毒作业点危害程度分级

      

      注:()内数字为各级别有毒作业点所占百分比(%)。

    364个有毒作业点,危害程度为0级的安全作业点占96.16%,而Ⅰ、Ⅲ级分别占1.1%、1.37%,Ⅱ、Ⅳ级所占比例更小。可见,本石化企业大部分作业点毒物危害程度较低,但少数不安全作业点,由于毒物危害程度级别较高,一旦发生中毒,后果会很严重,因此,对少数不安全作业点也不容忽视。

    3 讨论

     职业性接触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和有毒有害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卫生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此两项工作对于了解各行各业生产性有毒有害因素作业的危害现状,为企业做好一级预防和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和防治对策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齐鲁石化公司各生产厂有毒有害作业点的分级调查,较全面地了解了本企业有毒有害物质特点和危害程度(表3),从调查表中可看出,有毒物质中以苯化合物的危害最大,其次是硫化氢、丙烯腈,粉尘中以煤尘、催化剂粉尘危害较大,且粉尘超标情况较严重(18.7%),远远高于毒物样品超标情况。不论是毒物,还是粉尘,Ⅲ、Ⅳ作业点很少,但鉴于其危害程度较高,对人体健康损害较大,因此对少数不安全作业点应重点控制,防止发生意外事故。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本公司职业卫生状况较好,但也存在少数有毒有害作业危害程度较严重的点,希望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生产环境中苯、硫化氢、催化剂粉尘、煤尘浓度,以降低危害程度级别,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