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溴氯丙烷作业女工垂体微腺瘤3例报告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3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国内某氯碱厂于1976年1月~1982年7月间生产二溴氯丙烷(dibromo chloropropane DBCP)乳剂,每年生产500~700t,成品浓度为80%~82%。期间接触DBCP女工20名,2001年体检时发现垂体微腺瘤3例,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高某,女,48岁,从事DBCP生产6.5a。头晕、头痛、失眠、乏力20余年,加重3a伴性功能减退。无避孕药及雌激素服用史.月经19——— 量少,自1987年始极不规律,经常停经3~6个月.26岁结婚,生1男性,健康。查:皮肤粘膜无异常,无毛发脱落,双乳无泌乳。视野无缩小,双肺呼吸音清,无口罗 音。心律68次/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无肢端肥大。激素检查:垂体泌乳素(PRL)53.1ng/ml(正常参考值4~21ng/ml),生长激素正常。垂体磁共振扫描:垂体前叶左侧略膨隆,内见一不规则状等T1、略长T2异常信号灶,注射Gd-DTPA(学名:马根维magnevist造影剂)后病变呈轻度较均匀强化,蝶鞍左侧略向下陷,鞍底骨质变薄,双侧海绵窦及视交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垂体微腺瘤(PRL型),口服溴隐亭(Bromocriptine)0.5a,无效。于2002年12月18日行γ刀治疗。
邵某,女,49岁,从事DBCP生产6a。头晕、头痛、失眠、乏力20余年,加重5a伴性功能减退,溢乳2a。无避孕药及雌激素服用史。月经16———量较多,自1998年始已不规律。25岁结婚,生1小孩,健康。查:体态肥胖,皮肤细腻,无毛发脱落。视野无缩小,双乳房分泌少量乳白色液体,双肺呼吸音清,无口罗 音。心律70次/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无肢端肥大。激素检查:PRL40ng/ml,生长激素正常。垂体磁共振扫描:垂体前叶左侧略膨隆,内见一不规则状等T1、略长T2异常信号灶,注射Gd-DTPA后病变呈轻度较均匀强化,蝶鞍左侧略向下陷,双侧海绵窦及视交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垂体微腺瘤(PRL型),口服溴隐亭1a,无效。于2002年12月19日行γ刀治疗。
孙某,女,51岁从事DBCP生产6a零3个月.头晕、头痛、失眠、乏力20余年,加重4a伴性功能减退。无避孕药及雌激素服用史。月经16——— 量多,近10年月经间期逐渐延长至50余d。24岁结婚,生1男孩,健康。查:皮肤粘膜无异常,无毛发脱落。视野无缩小,双乳无泌乳。双肺呼吸音清,无口罗 音。心律63次/min律齐。肝脾肋下未及,无肢端肥大。激素检查:PRL22.7ng/ml,生长激素正常。垂体磁共振扫描:垂体前叶在向左偏斜,注射Gd-DTPA后病变呈轻度均匀强化,蝶鞍左侧略向下陷,双侧海绵窦及视交叉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垂体微腺瘤(PRL型),目前仍在观察中。
2 讨论
垂体腺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以泌乳素腺瘤为最常见(40%~60%)。垂体泌乳素腺瘤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探索性研究表明系功能自主性腺瘤。以青年女性多见,常为微腺瘤。由于泌乳素增高,雌激素下降导致闭经、溢乳、不育。有人认为口服避孕药后泌乳素腺瘤发生率增加,应用雌激素可增加垂体腺体积和泌乳素水平。而该组病例无此诱发因素,均为长期接触DBCP者。职业卫生学调查显示:20名女工均为操作工,因工作需要常从事DBCP分装与包装作业,其接毒时间从3个月~6.5a不等,其中9名女工接毒时间超过4a。该组病例接毒时间则均在6~6.5a,为接触时间最长者。如此高的发病率是否与DBCP有关,因例数太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