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尘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调查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2:30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长时期吸入水泥粉尘,可致肺组织纤维性变,引起水泥尘肺。为进一步了解长期接触水泥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市属某大型水泥厂的作业场所进行了劳动卫生及作业工人的健康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组为原料、烧成、包装车间的作业工人176人,(男156人,女20人),平均年龄28.2(20~53)岁、平均工龄12.5(5~35)年。对照组为该厂不接触水泥粉尘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80人,(男56人、女24人),平均年龄30.2(20~55)岁、平均工龄11.9(5~34)年。
1.2 方法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采用AFQ-20A,P5-L2型粉尘采样器,按GB5784-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的规定测试主要产尘点粉尘浓度,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健康体检:按统一标准对两组作业人员作内科、五官科、心电图、B超、肝功、血常规、尿常规、胸片、肺功能等检查。
2 结果分析
2.1 车间空气中水泥粉尘浓度测定 本次测定11个产尘点,低于6mg/m3有8个点,合格率为72.33%。制成车间包装操作位、原料车间破碎机操作位、烧成车间篦冷机操作位3个点超标,超标率为27.27%,其中制成车间包装操作位超标2.2倍,平均粉尘接触水平为4.945%mg/m3,粉尘中的游离SiO2的含量均在10%以下。
2.2 体检结果 两组作业工人自觉症状及五官科检查:由表1中可见,调查组咳嗽、咽部不适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调查组咳痰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调查组急慢性咽炎、鼻粘膜炎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胸部X线胸片检查、调查组胸部X线摄片142人,经市职业病诊断组会诊,结果未检出水泥尘肺,肺部炎性改变及结节阴影12人,检出率占8.5%,虽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意义。肺功能检查:调查组肺功能检查63人(主要是包装、原料车间的作业工人),检查出肺功能异常11人,检出率为17.84%,年龄在20岁以上组,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19.23%,年龄在40岁以上组肺功能异常检出率为23.08%,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数意义。工龄在~15、~25、~35年组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25%、8.33%、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电图、B超、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意义。
表1 两组作业工人自觉症状及五官科检查比较

3 讨论
该厂属70年代建造的市属大型水泥生产企业,经逐年技改,各工序先后安装了降尘设备,劳动条件明显改变。本次没定11个点,超标3个点。176外水泥粉尘作业工人的咽部不适、咳嗽、咳痰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可能是水泥粉尘从呼吸道吸入刺激呼吸致。慢性咽炎、鼻粘膜炎(包括鼻粘膜糜烂)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与接触工龄成正比,究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在生产过程中不同浓度粉尘长期刺激鼻粘膜,咽喉部粘膜;②水泥厂的烘干炉和焙烧立窑操作点有高气温和热辐射,造成车间内外温差较大,工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进出,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③大多数作业工人不戴防尘口罩,不注意个人卫生防护,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胸部X线摄片检查142人,未发现水泥尘肺,仅发现肺部炎性改变及节结阴影改变12人,是否与水泥粉尘经呼吸道吸入,长期刺激气管支气管,引起肺部的炎性改变有关,有待进一步观察。肺功能检查63人,检查出肺功能异常者11人,肺功能异常年龄在20岁以下组未检出,30岁以上组和40岁以上组检出率为19.23%、23.08%,肺功能异常工龄在~15、~25年组的检出率为1.25%、8.33%,而~35年组的检出率为4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水泥粉尘长期刺激呼吸道,引起气管、支气管炎性改变,导致肺通气功能的异常改变,待进一步观察。
建议水泥厂作业场所就进一步加强通风防尘设备,使车间水泥粉尘浓度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加强车间防暑降温措施,搞好工人卫生宣传教育和个人卫生防护工作。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