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肺气肿和肺心病52例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55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肺气肿、肺心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起居生活,2003年以来广元410医院应用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肺气肿、肺心病52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共观察门诊患者52例,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49~73岁,病程1~6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且X光胸片均提示肺心病和慢支炎,右下肺动脉增宽。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
处方:生地12g、知母15g、百合15g、麦冬12 g、玉竹18 g、白芍15 g、女贞子12g、紫苑3g、百部15g、前根11g、地骨皮15g、桑白皮15 g、甘草3 g。消化欠佳者加神曲、沙仁、麦芽;痰粘稠者可加竹茹、半夏;药物治疗期间戒烟、酒,连服30剂后咳嗽大减,获效后巩固治疗1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咳嗽症状消失1年内未复发。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
3.2 治愈结果 本组52例的治疗疗程10~180 d。治愈9例、好转3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
4 病历案例
患者杨某某,男,65岁,2003-11-05初诊系患咳嗽气紧、咳吐稠痰、心累头昏、喉中干痒,经西医检查和X光片显示确诊为肺气肿,兼肺心病,中医诊得脉象浮弦、舌质干、微黄苔,此为心肺阴亏、阳亢功火,肺热气逆之症,治宣以养心肺阴为主,佐以泻火降肺,12月9日2诊服上方30剂后咳嗽大减,诸症亦缓解,但消化欠佳,大便微溏、口微干,舌苔微黄,上方中加益胃之品。2005-01-08复诊时,用桑白皮15g、地骨皮15 g、白芍15 g、山药15 g、百台12g、谷芽15g、半夏12g、竹茹12g、紫菀12 g、前根15g、鸡内金、灸甘草3 g服上方4剂后,消化好转以后仍服初诊时药方,咳嗽基本控制,诸症更见好转,本例心累头昏,为心阴不足心阳上亢现症,咳嗽气紧、喉中干痒,脉象浮弦,为肺阴不足现症,阴虚生内热故出现咳吐稠痰,舌质干黄等症状,故用生地、百合、麦冬、玉竹白芍、女贞子、玄麦等以养心肺阴分,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等以清肺降气,用前根紫菀、百部、半夏、竹茹、以止咳化痰,2诊时,出现消化不良,因其素禀阴亏,故仅用山药、谷芽、鸡内金等益胃药使起不伤阴分,总之阴分不足的患者,又患其他病症时,应处处照顾其阴分,如重竭其阴,则病难速愈。
5 体会
咳嗽症,多发在肺部,肺为娇脏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尤其恶燥,外感6淫、内伤7情,均能使肺道不利,而发咳嗽。大体分为以下4个方面:①肺寒:《内经》说行寒饮冷则伤肺、肺伤则咳,其发于外者或外感风寒、或伤于秋令之寒气发为凉燥其伤于内者为中寒;②肺热:伤于春令之风邪者多为风热,伤于夏令之暑邪者多为暑热,伤于秋令之燥热者多为温热内伤于五志化火者,多为肺火,温热之邪,内伤外感则均有之;③肺虚:又可分为肺阴虚,和肺气虚;④肺实:或以停痰、或以积水,或为气郁,或为血瘀,或为痈脓。
以上4种症型,有时交叉出现.如外感风寒.内兼水气,阴虚生热,寒痰、热痰、燥痰之类。咳嗽虽多发于肺,但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而朝百脉,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发为咳嗽,故《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是则又当其辨其各脏之虚实进行分别审治。诸如肝热冲肺,心火上炎,脾湿生痰,脾虚反肺、再肾象择有阴虚火旺、阴虚水泛等皆能致咳,应在临症时详辨之。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