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北京市部分洗衣房中四氯乙烯污染现状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46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四氯乙烯(CH2C=CCI2)是一种无色液体,气味似乙醚,沸点121℃,属于有机溶剂。遇水可缓慢分解成三氯乙酸和盐酸。四氯乙烯的毒性主要为抵制中枢神经系统,对眼、鼻、喉、咽有刺激作用,引起眼灼痛、流涎、流涕、口干、口内金属甜味、头痛和头部压迫感、眩晕、运动失调、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一般于脱离接触后可恢复,并无后遗症。临床报道对肝有损害。反复接触可引起皮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干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的干洗店大约有2000个左右,从业人员近万人。然而,在干洗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管理不规范,配套管理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之一就是四氯乙烯的污染问题,四氯乙烯溶剂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并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2002年和2003年两年间选择了北京市内20家较好的宾馆饭店所属洗衣房,每个洗衣房分为4个作业点对四氯乙烯空气浓度进行了检测。
    1样品数据分析与检测结果
    样品分析采用日本岛津GC-9A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及条件均按国标GB/T 16204进行分析。
    干洗机前开门时操作位:共分析了65个样品,平均浓度值为551mg/m3,最小值2.2 mg/m3,最大值6084 mg/m3,超标率为25%,最大超标倍数为30倍。
    干洗机前关门时操作位:共分析了65个样品,平均浓度值为20 mg/m3,最小值0.16 mg/m3,最大值112 mg/m3,全部数据均在卫生标准以下。
    烫熨机前操作位:共分析了65个样品,平均浓度值为45 mg/m3,最小值1.1mg/m3最大值708 mg/m3,超标率为4.8%,最大超标倍数为3.5倍。
    洗衣房室中央:共分析了65个样品,平均浓度值为48 mg/m3,最小值0.36 mg/m3,最大值1101 mg/m3,超标率为4.8%,最大超标倍数为5.5倍。见表1。
    表1 北京市部分洗衣房空气中四氯乙烯浓度检测结果(mg/m3
    
    注:()内数字为检测结果的最小值~最大值(mg/m3)。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干洗机关门时所有数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这说明被检测洗衣房的干活机密闭效果好,但在开门时浓度较高,超标率为25%,瞬间浓度最高达到了6084 mg/m3,这是由于开门时有大量的四氯乙烯挥发出来,开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浓度的高低。烫熨机前操作位也存在超标样品,平均浓度45 mg/m3,这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①烫熨时加温使用得四氯乙烯进一步的挥发,②干洗机和烫熨机在同一房间内。室中央的四氯乙烯是来自于干活机开门时和烫熨机加热时。由此可见四氯乙烯的主要来源为干洗机开门时四氯乙烯的溢散。
    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加强对第三产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工作。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一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中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对从来人员进行健康监护。定期对洗衣店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测检查。使用封闭式干洗机,避免使用造价低的开放式干洗机。使用四氯乙烯溶剂时,作业场所要安装通风排毒设备。对于溢漏和任何事故排放都应快速正确地处理。有些洗衣房的工作场所比较狭小,干洗机和熨烫机均在同一房间,造成污染的范围扩大,从职业卫生的要求应将污染较重的干洗设备与其他工种分开。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