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注册安全评价师评价网!
首页 > 职业危害

某无线电厂野战车(系列)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发表日期:2011-05-04 09:41: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次数:
安全评价推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为使新、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中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达到要求,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我们于2005年6月对某无线电厂野战车(系列)技改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现场卫生学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概况、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情况、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及卫生设施等。

     依据国防科工委关于2002年财政债券军品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的要求,该技改项日主要是对设备、仪表的更新和厂房的适应性改造,共购置了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数控机械加工设备16台(套),仪器仪表96台(套)。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锰)、盐酸、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铬以及噪声等。

    1.2 方法

     监测点的设置及监测方法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规定,现场监恻在设计满负荷生产状态下进行,连续监测3d,每天上、下午各采样1次。评价依据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噪声作业分级》(LD 80—1995)等为标准,以预评价报告为基础依据。

    2 结果

    2.1 一般劳动卫生学调查

     该厂以生产军用车系列为主,该技改项目是在原厂址及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增加了一批数控机车和仪器仪表设备,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车辆的复杂系数,生产规模为年产军用车300辆。该厂职工总数790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159人。厂安检科兼职负责全厂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无专职卫生人员及机构。

     该厂现有生产工段2个,车间7个,分为下料工段、冲压车间、总装车间、水工车间、涂装车间、改装车间、电器车间、机加车间和模具工段,具体工艺流程为:

    

     该厂卫生防护措施主要为:涂装车间采用水旋式喷漆室,调漆、喷漆、烘干等工作岗位存在的漆雾经水雾喷淋后进入水中,在稳定池中硬化,捞渣后废水循环使用,废漆渣送到锅炉房掺入煤中烧毁。水旋式喷漆室对漆雾的净化率达99%,喷漆室和调漆间产生的有机废气采用大量通风排放,换气次数为20次/h,同时对涂装车间采用5次/h的全室换气措施,作业工人使用供氧式防毒面罩;焊接工位和装配车间内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使用铅烟过滤器的排风设备,其他车间均安置机械通风设施及岗位局部吸排风装置;噪声主要来自钣金工位、空压机及锅炉引风机。该厂采用了吸音、隔音、消声等治理措施,作业上人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

    2.2 毒物检测

     根据不同车间中有害物质的存在情况,分别布点监测,共检铡了7种毒物.采集样品324份,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样品合格率为100%,各作业点卫生评价单项指数均<1.0。见表1。

    表1 各监测项目单项指数及达标率

    

    2.3 噪声监测

     存在声源的冲压、机械加工车间分别设置10个监测点,共20个监测点,采集180个样品,合格样品152个,合格率为84.4%。属I级(轻度危害)的噪声作业点4个,其余均合格。

    2.4 综合评价

     该技改项目涉及到多个车间的改造,不同车间均存在多种有害因素,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单一或同时作用于人体,为更明确地评价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我们对各车间进行了综合卫生评价,综合指数均<1,评价分级均为I级,综合卫生评价均为合格。

    3 结论和建议

     (1)该技改项目的自动化程度比原有工艺有所提高,没有增添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车间选址和工艺设备布局基本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各车间综合评价指数均<1,评价级别均为I级,综合卫生评价为合格。该项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要求。(2)现场监测结果显示,甲苯、二甲苯、一氧化碳、氨氧化物、盐酸、铬、锰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有部分监测点噪声声级超标,建议厂家增设必要的卫生设施:在个别监测点噪声超标的车间加强消声、隔音等措施.尽可能使其达到国家标准,如暂时达不到要求,应告知作业人员使用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以减少听力损伤。(3)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健康监护制度以及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实施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禁忌证及身体已受危害的从业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调离岗位。加强个人防护,按时发放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品。(4)厂家应对生产设备及卫生防护设施进行定期维修,防止跑、冒、滴、漏的发生,确保卫生防护设施能够正常运转。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推荐:

职业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劳保用品管理确保安全生产